引用本文:房居高,李云霞,张罗,等.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分型及一期精准修复的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7(1):8-14.DOI:10./cma.j.cn--.
目的对上颌骨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分型,以便精准的筛选各型缺损修复的合适组织瓣。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首都医科医院经治的组织瓣一期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患者例,其中男性例,女性83例,年龄16~78岁。依据修复方式的选择,将上颌骨缺损分为4型,其中上颌骨下部缺损(Ⅰ型)22例,上颌骨上部缺损(Ⅱ型)44例,全上颌骨缺损(Ⅲ型)例,扩大上颌骨缺损(Ⅳ型)21例。对皮瓣成活以及修复重建满1年的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的评价,并对恶性肿瘤患者(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例患者共行个皮瓣修复手术,Ⅰ型缺损修复采用腓骨瓣频率最高(4/13)。Ⅱ型缺损采用颞肌瓣(11/24,45.8%)及股前外侧皮瓣(6/24,25.0%)频率较高,Ⅲ型缺损采用颞肌瓣(71/,55.5%)、股前外侧皮瓣(32/,25.0%)及腓骨瓣(12/,9.4%)频率较高,Ⅳ型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20,40.0%)及腹直肌皮瓣(8/20,40.0%)频率较高。局部带蒂皮瓣例,成活率95.6%(/);游离皮瓣例,成活率95.8%(/)。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发生率为4.3%(10/),是组织瓣修复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88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吞咽及语言功能,其中82例(93.2%)对外形较满意,75例(85.2%)对于视力视野较满意。恶性肿瘤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66.5%和63.6%,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7.1%和46.2%。结论根据上颌骨缺损各分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瓣,兼顾了功能和外形,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上颌骨是颌面部重要的骨骼结构,不仅涉及吞咽及语言功能,而且与面部的美容密切相关。由于上颌骨缺损类型多样,且患者的体质各异,目前尚无统一的修复重建分型标准及治疗指南[1-4]。Brown分型及其改良分型将缺损类型、修复重建方式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将垂直向和水平向缺损进行分类,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分类方法[5-6]。但其分类过于复杂,没有考虑分型对修复方法选择的影响,不利于临床应用。本文对我院治疗的上颌骨缺损修复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综合考虑缺损大小和修复的选择,提出我们的改良分型,并推荐各种分型修复的首选方案。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因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行上颌骨切除并进行一期自体组织瓣修复重建的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例,女性83例,年龄16~78(50.9±14.2)岁。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92例,腺癌12例,腺样囊性癌47例,肉瘤25例,以及罕见恶性病例29例,良性病例14例。根据年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鼻腔鼻窦肿瘤分级标准进行肿瘤T分期,例恶性肿瘤中T2期病变15例,T3期病变84例,T4期病变例,其中有12例患者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表1)。所有患者采用鼻外Weber-Fergusson切口入路或面中掀翻入路,进行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本研究所有检查及治疗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二、上颌骨缺损的改良分型
依据上颌骨缺损的大小、位置以及修复方法的选择,我们将上颌骨的缺损进行改良分型。
1.Ⅰ型缺损:上颌骨下部缺损,和/或伴有硬腭部分或全部缺损,眶壁正常。
2.Ⅱ型缺损:上颌骨上部缺损,和/或伴有眶内容缺损,硬腭正常。
3.Ⅲ型缺损:标准全上颌骨缺损,硬腭及眶下壁均缺损。
4.Ⅳ型缺损:扩大上颌骨缺损,常伴眶内容缺损,和/或下颌骨升支、面部皮肤缺损。
根据我们的改良分型分类,本研究例患者上颌骨缺损分型如下:Ⅰ型缺损22例(10.0%),Ⅱ型缺损44例(20.1%),Ⅲ型缺损例(60.3%),Ⅳ型缺损21例(9.6%),见图1。
三、上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目标及修复方法选择
在选择修复方法时,除了考虑缺损的位置和大小以外,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