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内提升手术风险防范
据文献报道,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为施耐德膜损伤(25.7%),与术后并发症无关。30例(14.9%)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脓肿或伤口裂开(9例)、手术区上颌窦炎症(6例)、同时覆盖移植物部分暴露(6例)和丢失移植物(2例)。
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发现,在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术中、术后所产生的的并发是比较多,很常见,所以,对于上颌窦这个精彩而神秘的世界,我们更加要谨慎的去探索、对待。
首先内提升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穿孔
对于内提升过程中的穿孔,可发生于在备洞、剥离、植骨、植入种植体的任何时候,可以通过捏鼻鼓气实验、探针检查、水压法检查、包括术后拍摄CBCT检查是否有穿孔,当然这种穿孔大部分情况下是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确定,目前在临床上,最准确的判断穿孔是通过内窥镜检查的方式。内窥镜检查报告穿孔的概率不低于13%,说明在临床上内提升很多穿孔未被发现。
内提升中发现小穿孔的抉择:
发现小穿孔,填入CGF或者PRF进行修复和缓冲,然后放入骨胶原。
当骨量有6–7mm,穿孔较大时,应放弃植骨,植入长度8mm左右植体(直径大于4mm)。
当骨量低于5mm时,发现有穿孔应改为外提升进行弥补或者放弃手术,3个月后再择期手术
如果骨量较低,内提升出现穿孔,可以考虑外提升修复。
本节课程吕昊昕老师提出了上颌窦底提升的框架技术,在窦膜充分剥离后,放入CGF和块状骨胶原骨替代材料,撑起上颌窦底粘膜,得到了很好的成骨效果。关键点,块状骨胶原、CGF、种植体共同对上颌窦底粘膜起到支撑作用。
本节课程同样讲述了,种植体进入窦腔的情况:
12例患者有一个以上的种植体穿透上颌窦,其中7例有双侧窦穿孔。在所有病例中,估计种植体穿透为3mm。平均临床和放射随访9.98年(范围60-个月)。在随访期间,没有任何患者有鼻窦炎的临床或放射学征象。(SemaanAbiNajm,)文献检索发现,不管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种植体进入上颌窦腔3~4mm以内,不会发生明显炎症(前提是上颌窦本身没有炎症)。
内提升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疼痛、急性上颌窦炎。一般术后7天持续疼痛,一般处理方式为及时干预,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滴鼻药物使用,当然在临床上尽量避免此情况出现,做到预防为主。
本节课程中,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甚至包含长达近10年的病例随访,通过病例照片和手术操作视频的方式,分析了内提升术后感染,导致疼痛,上颌窦发炎,骨移植材料感染,窦粘膜增厚,剩余牙槽嵴吸收,甚至种植体脱落,植体进入上颌窦腔等,通过及时的临床干预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得到了很好的预后效果和最终治疗效果。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