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DRG分组器的工作原理
很多小伙伴学习劲头浓厚纷纷虚心请教
也有一些小伙伴表示:
好像懂了一点
又好像没有懂
任督二脉就差最后一脉没有通……
没关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后期我们会陆续结合一些案例一起来分析学习。
对于QY病例,需要一个正确的认识。
毕竟作为临床医师,一台手术辛辛苦苦站了五六个小时,手术效果满意,医患双方皆大欢喜……谁知填写首页时晚节不保,一不小心QY了,做得辛辛苦苦的手术病例,入了内科组,这大概是最让人心碎悲伤的事吧!
1、什么是QY病例?
QY病例:是指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不匹配,也就是不在同一个MDC组中,导致无法入组或手术操作被忽略而进入内科组。
PS:咱们大遂宁的DRG分组还是相对人性的,即使QY也不会不入组,但是会进入内科组。
2、如何确认是否成为QY病例?
如果你认真看了第一条就知道,如果某个病例明明有非常重要的手术操作,最后却进入内科组,那就可能QY了。
PS:这里的手术操作是指在分组方案中包含的手术操作,而不是手术操作栏填写了项目就算有手术操作。
3、导致QY病例出现的原因?
+
主要诊断及编码选择错误
+
主要手术及编码选择错误
+
分组规则不完善
分组规则不完善的问题需要积极向医保部门反馈,以促进分组方案改进,当然咱们重点还是先从自身找问题。
4、怎样快速筛查歧义病例?
填写有手术操作的病例却分入内科组,需核实是否存在主手术和主诊断不在同一MDC组导致歧义。
产生有手术治疗费却分入内科组,可能存在手术操作漏填问题。当然这个办法是一个粗略的排查,毕竟现在财务收费目录和手术操作目录并没有统一,所以会有一定偏差,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快速排查问题的方式。
+
案例分析
大家还记得上期学习DRG分组方案时介绍了26个MDC组吗?围绕MDC组,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患者因“右面部疼痛、鼻塞伴头晕3+月”入院。入院后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右侧鼻窦开放术+双侧筛前神经切断术。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术后病检提示:右侧上颌窦查见曲霉菌。
手术记录:见上颌窦窦口小,周围粘膜水肿,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钳除水肿粘膜,见上颌窦内大量脓性分泌物积聚,吸除后见上颌窦内大量霉菌团块,予以取出送病检,双氧水冲洗上颌窦,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未见霉菌残留。
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术后病检提示:右侧上颌窦查见曲霉菌。
临床诊断:1.慢性鼻-鼻窦炎;2.霉菌性鼻窦炎;3.鼻中隔偏曲;4.慢性肥厚性鼻炎
修改前:
修改后:
分析:
本病例主要诊断选择极易掉坑。真菌性鼻窦炎看似会进入MDCD头颈、耳、鼻、喉、咽疾病及功能障碍中,但实际在1.0分组方案中,只能进入MDCE呼吸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中,而主手术内镜下上颌窦开窗术出现在三个MDC组中:MDCD头颈、耳、鼻、喉、咽疾病及功能障碍、MDCP新生儿及其他围产期新生儿疾病、MDCZ多发严重创伤。主诊断与主手术均不在同一MDC组中,就会出现QY。通过查阅手术记录,选择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作为主诊断,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在MDCD头颈、耳、鼻、喉、咽疾病及功能障碍中,主诊断与主手术匹配,均在MDCD组,进入DRG细分组DD2鼻腔、鼻窦手术组,体现疾病正常诊疗过程及资源消耗情况。
这就是QY病例中极易上当的情况: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
医生完整书写手术过程,体现诊疗思路,准确填写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人员仔细查阅病历,发现疑问及时向医生反馈沟通,确保完整体现诊疗过程,二者友好协作,顺畅沟通,方能保障首页质量提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