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耿鉴庭老中医治疗鼻病十二法
TUhjnbcbe - 2021/9/5 23:36:00
北京酒渣鼻医院医师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12/8941331.html

耿鉴庭老中医治疗鼻病十二法:

一、疏散利鼻法

主治:暴感风寒,鼻塞流涕,涕多清,常打喷嚏,头痛,或嗅觉一时失灵。局部检查:鼻甲肿大,粘膜充血,呈急性鼻炎现象。或兼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恶寒,舌苔白,脉浮。证属风寒犯鼻。

方药:疏散利鼻汤(苏叶6g,白芷10g,防风10g,川芎10g,桔梗10g,生姜6g,葱白10g

二、清散畅鼻法

主治:感受风热,鼻气不利,粘涕多,渐转为*涕,嗅觉有时失灵。查:鼻呈急性炎症现象。发热不恶寒,口渴,或不发热,头疼体痛,舌红苔薄,脉浮数。证属风热袭鼻。方药:清散畅鼻汤(薄荷3g,葛根10g,豆豉10g,苍耳子4g,蔓荆子10g,甘草2g,柳芽10g)。

三、辛温燠鼻法

主治:鼻患稍久,鼻塞难通,温罨则稍通。多涕,头痛往往定时,或痛在颊,或痛在额,同时巅顶与太阳穴亦痛。嗅觉差,但一旦气通,则可知味。这些征象主要见于慢性鼻窦炎(多数是上颌窦炎),可是慢性鼻炎有时也能使用此方。主要是全身症状显寒象,且是较久之病。舌多白苔,脉多沉缓。证属寒气久凝鼻部。方药:辛温燠鼻汤(辛夷10g,细辛3g,檀香3g,藁本10g,白芷10g,川芎10g,鲜松针3g)

四、排脓清窦法

主治:化脓性鼻窦炎,脓涕多,通气不好,面颊隐痛,咽后壁受脓液刺激,往往有慢性炎症,同时老痰亦多。嗅觉常失灵,甚至有异味感,舌苔多粘滑,脉或滑或数。证属热*聚于鼻部。内服宜排脓、清解热*。

方药:排脓清窦汤(桔梗10g,*芩10g,天花粉10g,浙贝母10g,七叶一枝花10g,金银花叶12g,苍耳子6g,甘草节6

五、清气肃鼻法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或儿童鼻炎,患日已久,时好时差,或夏秋较好而冬春转差,重时则气塞难通,平时每两侧交替不通,常觉头昏。感风则症状加重,粘涕多,下鼻甲虽大,但点药可以收缩,触之蠕软,有时亦影响嗅觉(慢性上颌窦炎窦腔粘膜厚者,亦可用此方加味治之)。舌苔、脉搏变化往往不大。证属鼻患日久,气失清肃。内服以清上除浊为主。

方药:清气肃鼻汤(丝瓜藤15g,荷蒂5枚,金莲花6g,龙井茶叶2g)

六、消肿阔鼻法

主治:肥厚性鼻炎,鼻甲增大,粘膜肥厚,点药不能收缩,通气差,嗅觉欠灵,常用口呼吸。若痰多者,脉多显滑象;若血瘀者,脉又多呈涩象;舌质多青紫,舌苔多白色,痰多者则粘厚,证属恙久而血凝气滞,故局部僵化不消,以致吐纳有碍,肺失清肃,痰浊难化。内服宜从消肿清肺着手。方药:消肿阔鼻汤(芙蓉叶10g,丝瓜叶10~15g,浙贝母10g,马勃6g,路路通6g,红花6g,菖蒲6g,苍耳子5g)

七、滋阴润鼻法

主治:慢性干燥性鼻炎,鼻腔粘膜干燥,粘膜之上往往复薄层痂皮,自觉发干,有时发痒,或有灼热感,常因此种刺激而使患者擤鼻或挖鼻,以致鼻腔易出血。检查中可见鼻中隔前下部、下鼻甲、中鼻道前端的粘膜表面干燥,甚至发亮,有小片薄痂附着,若强行去除,则每见少量出血。若日久而症情较重者,鼻中隔可见溃疡。每伴有口干喜饮、皮肤干燥等现象。舌干苔少,脉多细数,亦有寸大而尺微者。证属肺燥阴虚,津液难以上承。内服宜滋燥润鼻。方药:滋阴润鼻汤(天冬10g,麦冬10g,肥玉竹10g,黑芝麻(打)22g)。

八、御风健鼻法

主治:过敏性鼻炎,见风多喷嚏,鼻痒,流清水涕,甚至流泪,常一过性地影响嗅觉。查:鼻粘膜多呈苍白色,患者体质多虚,易感冒,易出汗,易头痛,脉多呈虚象,或呈濡象,舌苔变化往往不大或现白苔。证属卫气虚不能抵御外风。内服宜强壮御风。

方药:御风健鼻汤(苍耳子6g,蝉衣6g,防风10g,白蒺藜10g,肥玉竹10g,炙甘草4g,苡仁12g,百合12g)。

九、解*拔疔法

主治:鼻疔(亦称白刃疔,认为是*发于肺经)。始则局部肿胀疼痛,成熟时可见脓头,鼻外及唇颊往往有肿。舌上少苔,脉多浮数。证属肺中火热上炎,复加感染,热*凝聚鼻部。内服宜清肺解*。

方药:解*拔疔汤(鲜菊叶12g,苍耳草10g,紫地丁6g,七叶一枝花6g,*芩10g,金莲花6g,甘草节4g)。

十、泻白靖鼻法

主治:鼻前庭炎,患者常感鼻部刺痒或疼痛不适。查:鼻前庭内皮红肿,常有表浅之糜烂或裂缝,甚至有湿疹样变化,鼻前庭内覆有脓痂,剥落痂皮常引起出血。其全身症状,每显肺火之象,舌红、苔粘,寸脉每大。证属肺经蕴藏湿热,招致外来感染。内服宜泻肺以肃清鼻部。

方药:泻白靖鼻汤(桑白皮10g,地骨皮12g,菊花10g,金莲花6g,*芩10g,马尾*连6g,甘草4

十一、清火止衄法

主治:鼻出血,辨证显实火现象者,舌多赤,脉多数。证属肺火上炎,熏灼鼻窍。

方药:清火止衄汤(白茅根15g,*芩炭10g,栀子炭10g,丹皮10g,赤芍10g,大小蓟各6g,荷叶炭10g)。

十二、育阴止衄法

主治:鼻衄断续发生日久,头眩耳鸣,目昏心悸,体疲乏力,鼻、咽、口、舌均作干,甚至有干咳。舌质淡红少苔,脉多细数。证由阴虚藏统失职,以致频频作衄。除用化腐生肌定痛散芝麻油调涂鼻窍外,内服宜育阴止衄。方药:育阴止衄汤(仙鹤草10g,血余炭10g,南北沙参各6g,干地*12g,白芍10g,当归头10g,旱莲草10g,藕节15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耿鉴庭老中医治疗鼻病十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