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临床经验术者缺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口腔种植术或上颌窦区域种植术的临床经验。无论是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提升术还是经牙槽嵴顶开窗提升术的同期植入口腔种植体,都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把控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特别是经牙槽嵴顶的窦底提升同期种植者,对种植体的选择、骨质密度和骨高度的判断及处理、术者的操作手法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种植体获得一定初期稳定性,有效预防种植体脱落或进入上颌窦的并发症。
违反治疗程序或不规范治疗为了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在上颌窦底骨高度≥4mm时,均可采用上颌窦底提升同期口腔种植体植入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适应证的放宽,甚至目前有学者认为窦底牙槽骨高度>2mm对上颌窦底内提升术都是安全的,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可以对上颌窦底骨缺损的病例进行骨增量。但一般情况下,在剩余骨量<4mm的患者,多建议采用延期植入种植体的治疗方案,如果术者贸然采取内提升术进行口腔种植,此时发生口腔种植体进入上颌窦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图1)。
图1右侧种植体进入上颌窦,CBCT(锥形束CT)示种植体植入区域上颌窦底壁的牙槽嵴高度<3mm,A为曲面体层片示右侧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左侧2颗短种植体上颌窦区域的牙槽骨;B为CBCT示左侧上颌窦区域牙槽骨高度为1~3mm,2颗种植体进入上颌窦的风险大;C为右侧1颗种植体已经在上颌窦内(本病例图片来自外院)缺乏对上颌窦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的认识①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是上颌骨重要的结构特点之一,是鼻旁窦中唯一与牙根、牙槽骨关系密切者。上颌窦的下壁即为牙槽突的底部,由前向后,位于第二前磨牙至第三磨牙的根尖上方,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有时仅覆盖较薄的骨质,或一层黏膜包裹牙根根尖。其中以第一磨牙腭侧根及第二磨牙的近中颊侧根距上颌窦下壁最近。术者在该区域进行即刻种植时需要了解上述解剖特点,否则在进行种植治疗过程中,易在寻找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过程中发生种植体进入上颌窦或术后因固位力差、种植体头上方缺骨、缺牙区遇到不当咬合力后发生种植体进入上颌窦的并发症。②健康的上颌窦通过中鼻道与外界相通,患者正常呼吸时,上颌窦黏膜会随呼吸运动而上下波动。上颌后牙缺失时,部分患者牙槽嵴与上颌窦之间的垂直向骨量不足,甚至为1~2mm,这样达不到种植高度要求,常规种植治疗无法完成。需要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手术,包括外提升术和内提升术,同期口腔种植或延期口腔种植。如果进行内提升(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同期口腔种植术,当植骨骨量不到位,且应用易吸收骨粉时,上颌窦黏膜容易与种植体头黏附一起,遇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时,随着患者呼吸,上颌窦黏膜的运动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在急促呼吸时具有把种植体吸入上颌窦的风险。
病源性因素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上颌后牙区骨质一般为Ⅳ类,在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进行口腔种植时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