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双侧肾周包膜下大量积液超声CT及治疗
TUhjnbcbe - 2021/7/9 13:28:00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09.html

双侧肾周包膜下积液少见,通常与肾病综合征、Eisenmenger综合征以及淋巴管瘤病等疾病相关。该病变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仅表现为后背不适疼痛,也可重至肾功能衰竭。由于病变罕见,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然而通常认为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积液对肾实质的压迫。来自土耳其的Yilmaz博士等在年第11期的JClinUltrasound杂志上报道了1例双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后顺利恢复。

患者女,27岁,因双侧腰部疼痛并双足背浮肿3天就诊。查体发现血压增高(/99mmHg),双侧肋脊角区压痛。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0.97mg/dl(0.5~0.9),血蛋白含量6.0g/dl(6.4~8.3),血白蛋白3.3g/dl(3.97~4.94),尿蛋白(+)。

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周包膜下积液,左肾大小×76mm,右肾大小×62mm,双肾肾实质受压,肾皮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模糊。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右肾血流RI分别为0.7-0.8、0.8-1.0(图1A和1B)。

图1A示左肾二维灰阶图像,可见肾实质回声增强,皮质受压,皮髓质分界模糊;B示右肾彩色多普勒图像,可见肾血流RI增高(0.89)

非增强CT和增强CT均证实存在广泛的双肾周包膜下积液,肾实质因之受压(图2),积液密度0-20HU。

图2增强CT扫面显示双侧肾周包膜下积液,肾实质受压

基于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临床医师初步考虑为肾病综合症。行双侧经皮穿刺肾包膜下积液引流术并留置7天,以缓解肾实质受压,降低RI,减轻临床症状(高血压、疼痛以及蛋白尿)。引流液为漏出液(蛋白1.4g/dl,碱性磷酸酶4U/dl,胆固醇30mg/dl)。

引流后第2天,超声检查显示双肾包膜下积液减少,双肾血流RI正常(0.6-0.7)。起初曾考虑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但由于肾病综合症自然消退、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最终并未进行活检。3个月后复查CT显示双肾正常(图3)。

图3为穿刺引流3个月后非增强CT扫描,可见正常肾脏及肾周间隙

作者指出,肾周间隙包括包膜下、肾周、肾旁前后间隙。肾周和包膜下积液少见,通常继发于肾病综合症、Eisenmenger综合征、淋巴管瘤病等。不论哪种疾病所致,其治疗目的均为缓解肾实质受压,避免积液复发。

经皮肾周积液穿刺引流是降低肾实质受压的首选治疗方法。Yalcin等人也报道过采用此方法成功治疗肾病综合症所致的广泛肾周积液。由于肾病综合症可自发消退,通常无需进一步药物治疗。若引流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干预。曾有研究者采用肾筋膜开窗术将积液引流入腹腔内,Orofino等人则经手术将聚维酮碘灌注于肾包膜下治疗肾周积液。

作者认为,由于该病少见,肾周包膜下积液并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本例中采用了经皮肾周积液穿刺引流,效果良好,也并未进行药物治疗。术后复查超声和CT也未发现复发迹象。

原始文献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侧肾周包膜下大量积液超声CT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