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周刊·皮肤》目录
·盘点
纯干货!皮肤科医生的年度笔记
·共识
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
·科普
这种「自拍」曾让爱迪生毛骨悚然
“在过去的1年里,笔者唐教清在丁香园的「医学时间app」编译了约60篇皮肤科最新研究,在此精要介绍其中的部分研究进展。
”福利
回复关键字「加群」,不仅可以领取下文所提及的唐教清老师精选皮肤科好文(PDF版),还能进入皮肤学术交流群。
期待你的加入~
《超声治疗皮肤松弛致神经失用症》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是一种能选择性破坏体内某一深部组织的局部治疗技术。近年来则广泛用于皮肤松弛等多种美容问题。有报道显示HIFU可损伤口轮匝肌的面部神经分支,引起神经失用症,可能归因于胶原蛋白收缩的临界温度可导致浅表肌腱膜系统下方的神经损伤。
《一文读懂剔甲癖》
剔甲癖是一种甲单元的自身损伤,与拔毛癖、咬甲癖类似,是强迫性神经症的表现之一,同时均被归为专注躯体的重复行为(body-focusedrepetitivebehavior)。剔甲癖特征性临床表现为甲中线营养不良,引起甲母质创伤可有多种临床征象,包括甲小皮缺失、甲下血肿、近端甲皱襞红斑/溃疡或出血、甲半月增大、甲床暴露及甲板缩短。另外,剔甲癖可能并发或继发甲黑素细胞活化、急性细菌性甲沟炎、单纯疱疹(疱疹性瘭疽)、病*疣(人乳头瘤病*感染)及传染性软疣等。
《疑难病例:泛发性旋涡状皮损》
反应性关节炎曾被称为Reiter综合征(尿道炎-结膜炎-关节炎综合征),是一种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等特定部位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发病与感染、遗传标记(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及免疫失调等相关。此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突出全身症状,可累及关节、泌尿生殖道、皮肤黏膜、眼部及心脏等部位。逾半数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皮损可累及掌跖(脓溢性皮肤角化病)、甲周、阴囊、阴茎、躯干和头皮,其临床病理与银屑病难以区分。
《这届感染性毛囊炎:元凶原来是它》
感染性毛囊炎并非细菌和真菌专利,还可为疱疹性毛囊炎。疱疹性毛囊炎大多为VZV感染(对毛囊亲和力高于HSV),分为3种临床类型——带状型表现为红斑、红色丘疹、丘疱疹和脓疱等;水痘型表现为泛发性红色丘疹;单纯疱疹型表现为下巴或下颚区域的疱疹性须疮。
《盘点:急性胰腺炎的皮肤表现》
胰腺炎发病后平均需要3天时间才会出现Cullen征或Grey-Turner征。1%~3%的胰腺炎病例会出现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其他疾病亦可出现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这些皮肤征象常提示疾病暴发,死亡率高达37%。此外,急性胰腺炎还可出现皮下脂肪坏死或脂膜炎,典型表现为四肢远端可触及的触痛性红色结节。由此可见急性胰腺炎的皮肤科征象是简单而廉价的参数指标,对疾病严重度和预后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应当留意这类患者的体格检查。
《罕见病例:这样做也能传播梅*》
报道病例为家长嚼烂食物口对口喂食引起的幼儿虫蚀状脱发(获得性二期梅*)。实际上,梅*性脱发通常指发生于二期梅*的少见表现,发生率为2.9%-11.2%,可分为症状性脱发和原发性脱发两种,前者罕见,指脱发区域二期梅*皮疹(常为丘疹鳞屑性皮损),后者更为常见,指脱发区域无任何梅*性皮疹发生。原发性梅*性脱发有3种临床模式:虫蚀状或斑片状脱发、弥漫性脱发及混合性脱发。
《新病报道:新生儿脐周自限性红斑》
病例报道显示,新生儿脐周自限性红斑均在脐带脱落后的2月内消退,且未使用抗生素,后期无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无免疫缺陷证据。学者猜测患儿腹部红斑可能是对正常脐带脱落过程的过度反应,例如患者脐带残端有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血管扩张。
《病例挑战:突发颈部硬结》
系统性淋巴瘤可有15%~20%出现皮肤受累,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多发性无痛性丘疹、结节或斑块,肉色至紫色,最常累及头颈部。有数据显示,4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有结外表现,但皮肤受累者报道不足1%。儿童少见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中95.5%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77.9%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剩余22.1%为Burkitt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疑难病例:膝盖季节性溃疡》
结节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多系统性疾病,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特征。约20%~30%的结节病患者可有皮肤损害,皮损临床表现多样,可为丘疹、结节、斑块和浸润性瘢痕,罕见溃疡。有回顾性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节病发生比例仅为4.8%,更多见于女性,且81.3%为腿部溃疡。结节病出现溃疡的机制不明,有假说认为是上皮样细胞增殖引起表皮坏死、血管功能异常和/或上皮样细胞来源细胞因子致表皮凋亡。
《基底细胞癌,哪类人群最危险?》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研究显示,长期日光暴露可能增加罹患多发BCC的风险,累积日光暴露逾周的患者比例,在单发BCC患者中为35.3%,在多发(4处或以上)BCC患者中为50%。浅肤色和浅发色人群对日晒伤更敏感,相对容易出现BCC。多发BCC发生风险增高的因素有BCC阳性病史、1或2型Fitzpatrick皮肤分型、长期日光暴露(累及日光暴露逾周,以及存在日光性角化症)。
《皮肤病理课:背部网状色素沉着》
色素性痒疹临床特征为瘙痒性丘疹或丘水疱疹,对称分布于颈部、胸部和背部。炎性损害常在1周内消退,消退后遗留网状色素沉着斑。治疗可选择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氨苯砜,这些药物起效机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及其功能,进而阻断色素性痒疹的早期炎症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色素性痒疹会误诊为顽固性湿疹予外用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而此类药物治疗无效并可能延误诊断,延误诊断后晚期常出现网状色素沉着,这时已无有效治疗。
《手把手教程:婴儿疥疮的诊治》
疥疮累及逾3亿人口,大多发生于2岁内的儿童,属于全球性健康问题,需要早期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婴儿疥疮临床表现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常于感染初期出现显著炎性隧道,特征性表现为红肿、结痂、卵圆至长条形、匐形或J字形的丘疱疹和结节,且初期皮疹常更为局限。大龄儿童和成人通常表现为泛发性表皮剥脱性丘疹、水疱和结痂,常有继发感染。延误诊断可引起皮肤感染,例如大疱性脓疱病、丹*和蜂窝织炎,甚至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等。
《病例挑战:儿童多发环状斑块》
光化性扁平苔藓目前认为是扁平苔藓的罕见变型,主要特征为光诱发、曝光部位分布。此病皮损常在夏季加重,疾病发生机制可能由环境(日光暴露)和基因共同决定。临床分为三型,*褐斑型、色素异常型和环状型,以后者最为常见。此病常无瘙痒和同形反应。光防护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其他方案有一定疗效,例如抗疟药、环孢素、阿维A和外用他克莫司。
《皮肤病理课:鲜红斑痣伴多毛和多汗》
小汗腺血管瘤性错构瘤(eccrineangiomatoushamartoma,EAH)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真皮小汗腺和毛细血管增生。EAH典型临床表现为儿童期单发红色、紫蓝色或皮色结节、斑块,位于四肢远端,生长缓慢。EAH亦可初发于成人,可为多发性结节、累及躯干、四肢近端甚至面部。部分病例可有多毛症,近1/2患者有疼痛,1/3患者有多汗症。疼痛可能源于皮损累及神经,而多汗症可能源于小汗腺增多。治疗方面,如果无症状、无美容需求则不用干预。标准治疗为外科切除,复发率较低。其他可选方案有肉*素注射、硬化剂、强脉冲光和CO2激光。
《疾病追凶:面部肿物源于30年前的一次手术》
术后上颌窦囊肿(postoperativemaxillarycyst,POMC)根治性上颌窦手术(例如Caldwell-Luc手术)的远期并发症。有假说认为POMC是因上颌窦及黏液腺残余黏膜停留在伤口并阻塞窦口而成,囊肿逐渐增大,囊内液体不断积聚,引起局部面颊肿胀和疼痛。既往数据显示,上颌窦手术和囊肿出现的时间间隔为7~39年,平均20年。大多POMC患者典型表现为疼痛、触痛、口腔内肿胀和面颊部肿胀。此外,超声检查这类非侵入性检查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精彩病例:妊娠期单侧毛细血管扩张》
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Unilateralnevoidtelangiectasia,UN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或后天性毛细血管扩张,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单侧节段分布的浅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常局限于面部、颈部和上胸段。有学者提出UNT可以分为点状型和斑状型两类,前者最常见,以点状毛细血管扩张为主,后者特征表现为沿身体单侧节段分布的红色斑疹。
《罕见病例:甲下疼痛性肿物》
手部受累脂肪瘤少见,仅占此解剖部位良性肿瘤的0.2~0.8%,累及手指和甲单位的脂肪瘤则更为罕见,既往仅有9例有关甲单位(甲周或甲下)脂肪瘤的病例报道。甲周脂肪瘤累及侧面甲皱襞,伴或不伴甲营养不良,有疼痛或不适,易误诊为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腱鞘巨细胞瘤、皮肤纤维瘤、假性黏液样囊肿或黏液瘤。甲下脂肪瘤可表现为肿胀和进行性指甲变薄和突出,如果甲母质下方受累则可表现为持久性纵向甲裂。对于甲下脂肪瘤,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其他甲母质和甲床本身或邻近的良恶性肿瘤。
《JAMADermatol病例挑战:小腿不愈性溃疡》
慢性小腿溃疡常见,患病率约为1.9%-3.1%。小腿溃疡常见原因是动静脉疾病、慢性淋巴水肿和糖尿病足。热带国家的部分小腿溃疡为感染性来源。常见感染因素包括麻风相关的营养性溃疡、热带崩蚀性溃疡、Buruli溃疡、皮肤结核和深部真菌病。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kala-azardermalleishmaniasis,PKDL)是内脏利什曼病的后遗症,几乎仅见于印度次大陆和东部非洲国家,特别是苏丹。印度PKDL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学模式:面部蝶形区红斑伴不同程度光敏,色素减退性斑疹、丘疹和结节。皮损主要累及面部(口周聚集)、躯干上部和四肢近端。
《注意,特应性皮炎可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AD患者可并发感染性性内膜炎,此并发症存在着报道不足的情况,大多为内科或心脏外科期刊。日本外科医生已多次提醒AD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之一,皮肤科医生应当有此方面的意识。
《不容忽视的感染:马尔尼非青霉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由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marneffei)感染所致,可危及生命,常见于潜在免疫缺陷人群,特别是AIDS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亦可发生于湿热带地区居住的免疫正常人群。此病高发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印度东北部、越南、香港和台湾等,近年来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患病数亦有增加。有文献回顾中国大陆出现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从年1月到年12月共例,其中99.4%均报道于中国南方,这其中42.8%来自广西,40.6%来自广东。
《病例学习:伴特殊皮损的T细胞淋巴瘤》
近年来伴异常蛋白血症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lymphadenopathywithdysproteinemia)被更名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T-celllymphoma,AITL),且由WHO归类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此病确诊常依靠淋巴结活检。高达50%AITL患者有皮肤受累,但皮损缺乏特征性,可表现为丘疹、丘水疱疹、斑丘疹、红斑、结节、瘀点、紫癜、红皮病、风团等。
《精彩病例:多发囊肿及粉刺样皮损》
卵*管是胚胎期间卵*囊与中肠间的通道,通常在胚胎第5~9周发育,最后在回肠至脐部遗留坚实条索。卵*管残留(omphalomesentericductremnant)罕见,主要发生于儿童,通常无症状,最常见并发症为腹痛、直肠出血和消化道梗阻,一旦皮损出现症状则建议手术切除。成人脐部病变鉴别诊断为脐部肉芽肿、脐尿管残余、皮样囊肿、脐疝形成及SisterMaryJoseph结节。
《BJD图库:皮肌炎的特殊手足表现》
掌跖角化过度的发生率在抗PM-Scl抗体阳性皮肌炎(3/3,%)中显著高于抗PM-Scl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1/,0.8%)。因此作者认为角化过度的皮肤特点可能是抗PM-Scl抗体阳性皮肌炎有鉴别意义的皮肤表现。
《疥疮结节难治疗,这个方法挺有效》
结节性疥疮表现为疥疮治愈数月后的持续瘙痒性结节,源自残存疥虫或抗原的超敏反应,阴囊和阴茎为主要受累部位。常规治疗为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慢性难治性疥疮结节或可考虑液氮冷冻治疗。
《病例挑战:多发性皮疹伴多饮多尿》
播散性*瘤(xanthomadisseminatum,XD)是一种罕见、良性、正常脂血症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其病因不明,病变累及皮肤、黏膜和垂体。XD皮损表现为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屈侧及皱褶区大量对称分布的*褐色及红褐色丘疹。有人提出XD的3个临床进程:(1)常见的持续性亚型,皮损永不消退;(2)罕见的自愈性亚型,皮损自发消退;(3)非常罕见的进展性亚型,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你知道吗:吸烟和超重会加重雄激素性脱发》
超重与吸烟会增加雄激素性脱发严重度的风险,减少高BMI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暴露,对雄激素性脱发的严重度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均有益处。
《甲改变:你该了解的系统性硬化症并发症》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的指甲异常发生率为80.6%。SSc患者比健康对照组更常出现粗面甲、甲硬化、甲增厚、短甲、「鹦鹉喙」征、甲反向胬肉、裂片性出血及甲小皮异常,两者发生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指甲改变与指端溃疡、皮肤钙沉着症和较高的甲襞微循环检查平均分显著相关。
《骨扫描有助于诊断钙化防御》
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是一种累及小血管且危及生命的罕见血管病,主要见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研究证实,骨扫描诊断钙化防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高,同时对早期(在溃疡形成之前)诊断最有价值。
《BJD社评:警惕痤疮的抗生素耐药》
寻常痤疮是与抗生素耐药有关的重要疾病。滥用抗生素最终产生两方面影响,首先,痤疮丙酸杆菌逐渐对痤疮标准抗生素治疗耐药。其次,接受口服抗生素治疗的痤疮患者,其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更高,这可能缘于微环境引起耐药细菌的选择性压力。我们应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