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肺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以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淋巴结和神经)组成,表面有脏层胸膜。
鼻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它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
外鼻由鼻骨和软骨作支架,被覆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外鼻上部较窄称鼻根,中部称鼻背,下端为鼻尖。鼻尖两侧呈弧状隆突的部分称鼻翼。当呼吸困难时可见鼻翼扇动。
鼻腔以骨和软骨为基础,内面覆以黏膜,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二腔,各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
鼻腔外侧壁的形态最为复杂,自上而下有三个鼻甲突向鼻腔,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三个鼻甲的下方各有一裂隙空间,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内前上方。
鼻黏膜分为呼吸区和嗅区。呼吸区以具有丰富的静脉海绵丛为其特征,鼻黏膜内有丰富的鼻腺,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嗅区黏膜内有感受嗅觉刺激的嗅细胞。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部,故在直立位时引流不畅;筛窦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后3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试题)最大的鼻旁窦是
A、上颌窦
B、额窦
C、筛窦
C、蝶窦
E、海绵窦
A
(试题)在站立姿势下,最不易引流的鼻旁窦是
A、上颌窦
B、筛窦前群
C、筛窦后群
D、额窦
E、蝶窦
A
喉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喉以软骨为基础,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喉位于颈前部中份,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向下与气管相续。喉的前面为舌骨下肌群,后为咽,并与之紧密相连。
一、喉软骨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形似盾牌,构成喉的前外侧壁,由两块软骨板连接而成,连结处构成约90°的角,其上部向前突出称喉结。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形似一带印章的戒指,为喉软骨中唯一呈环状的软骨,对保持呼吸道畅通有极为重要作用。它由环状软骨板和环状软骨弓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3.会厌软骨:形似叶状,上宽下窄。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的后下方。会厌软骨的前、后面均由黏膜被覆,称为会厌。会厌位于喉入口的前方,当吞咽时喉上提,会厌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4.杓状软骨:近似三面锥体形,可分尖、底和二突。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构成环杓关节。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有声韧带附着,称声带突。由底向外侧伸出的突起有喉肌附着,称肌突。
二、喉腔
喉腔为一特殊的管状结构,向上经喉口与喉咽相连,向下与气管相续。喉腔内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上方的为前庭襞,两襞之间为前庭裂。下方的一对为声襞,两襞之间为声门裂。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喉腔可分三部分:喉前庭是前庭襞以上的部分;喉中间腔是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部分,向两侧突出的棱形隐窝,称喉室;声门下腔是声门裂平面以下的部分。此处结构疏松,易因炎症而发生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试题)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是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
C、环状软骨
D、杓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C
(试题)属于成对的喉软骨是
A、杓状软骨
B、舌骨
C、甲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会厌软骨
A
(试题)成年男性甲状软骨后方正对
A、第2颈椎
B、第3颈椎
C、第4颈椎
D、第5颈椎
E、第6颈椎
D
(试题)喉腔最狭窄的结构是
A、声带
B、喉口
C、喉室
D、前庭裂
E、声门裂
E
(试题)声门裂位于
A、两侧前庭襞之间
B、两侧声襞之间
C、两侧声韧带之间
D、两侧喉室之间
E、方形膜的下缘
B
(试题)喉室属于
A、喉前庭的一部分
B、喉中间腔的一部分
C、声门下腔的一部分
D、喉咽部的一部分
E、喉口以下的空腔
B
气管、主支气管一、气管
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根据气管的行程与位置,可分为颈胸二部。气管在胸骨角水平分叉成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的肺门。
二、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主支气管出纵隔进入肺门又分出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气管等,构成支气管树。
(试题)气管分叉处平
A、胸骨角
B、隆椎
C、第1胸椎
D、翼点
E、岬
A
(试题)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
A、细而短
B、粗而短
C、细而长
D、粗而长
E、较倾斜
B
(试题)支气管异物常见的位置是
A、亚段支气管
B、段支气管
C、右侧主支气管
D、左侧主支气管
E、叶支气管
C
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两侧。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狭长,肺表面为脏层胸膜所被覆。肺大体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胸肋面和内侧面以及前缘和下缘。肺尖圆钝,经胸廓上口突至颈部,超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5cm。肺底又称膈面,稍向上凹。肋面面积较大且圆凸,邻接肋和肋间肌。内侧面又称纵隔面,此面中央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肺的前缘薄锐。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弧形凹陷,称左肺心切迹。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叶。右肺由斜裂与水平裂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肺的体表投影大致如下:肺尖相当于第7颈椎棘突的高度。左、右肺的前缘自肺尖起始,斜向内下经胸锁关节后方,至第2胸肋关节水平相互靠近,垂直下降,至第4胸肋关节时,左右肺开始分离。右肺继续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处,弯向外下,移行为肺下缘。左肺因有心切迹而转向左,沿第4肋软骨下缘行向外下,又转向下内至第6肋软骨的中点,移行为肺下缘。平静呼吸时,两肺下缘各沿第6肋向外后走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继续向内侧,最后终于第10胸椎棘突的外侧。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临床上称肺下缘移动度。
(试题)左肺根内主要结构排列由上而下依次为
A、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
B、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C、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
D、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
E、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A
(试题)关于肺尖的体表投影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A、相当于第7颈椎棘突的高度
B、相当于第6颈椎棘突的高度
C、相当于第1胸椎棘突的高度
D、相当于第7颈椎椎体的高度
E、相当于第6颈椎椎体的高度
A
(试题)进出肺门的结构不包括
A、肺动脉
B、主支气管
C、气管
D、肺静脉
E、淋巴管
C
(试题)两肺下界在锁骨中线处
A、与第6肋相交
B、与第8肋相交
C、与第10肋相交
D、与第11肋相交
E、与第12肋相交
A
胸膜胸膜是一薄层浆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脏层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壁层胸膜附于胸壁内面、膈的上面及纵隔的两侧,分别称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分,胸膜腔积液时,常首先存积于此。覆盖于肺尖表面的壁层胸膜称为胸膜顶。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层胸膜之间为一封闭的浆膜囊腔隙,称胸膜腔,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胸膜腔为一密闭潜在腔隙,内仅含有少量浆液,为负压。胸膜腔负压可使肺保持扩张状态,并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试题)胸膜下界在腋中线处
A、与第6肋相交
B、与第8肋相交
C、与第10肋相交
D、与第11肋相交
E、与第12肋相交
C
(试题)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多大范围
A、不移动
B、0~1cm
C、2~3cm
D、3~4cm
E、4~5cm
C
(试题)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胸膜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B、壁胸膜又分为胸膜顶,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
C、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为胸膜腔最低点
D、两侧胸膜腔通过肺根互相交通
E、胸膜顶超出锁骨上方2~3cm
D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向上达胸廓上口,向下至膈。通常将纵隔按四分法划分。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下部又可分为3部分:胸骨与心包之间为前纵隔,心包与胸椎之间为后纵隔,两者之间为中纵隔,前纵隔内有少量的淋巴和结缔组织,中纵隔由心、心包,连接心的大血管根部及主支气管的起始部等组成。后纵隔则包括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胸导管和淋巴结等。
(试题)关于纵隔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侧界为纵隔胸膜
B、上界为胸廓入口
C、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上、下两部
D、后界为脊柱胸段
E、后纵隔有心脏
E
(试题)不属于后纵隔的是
A、食管
B、支气管
C、奇静脉
D、胸交感干
E、胸导管
B
(试题)关于横膈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膈松弛时,肺呼出气体
B、膈顶向外下斜行与胸侧壁形成的肋膈角
C、横膈又称膈肌
D、左膈顶高于右膈顶
E、立位下横膈位于第5至第6前肋间隙水平
D
横膈横膈是向上膨隆的圆顶状阔肌,又称膈肌,位于胸腔、腹腔之间。横膈的周围为肌质,起于胸廓下口和腰椎前面的膈脚,止于中央的中心腱。横膈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水平有主动脉裂孔,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在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孔。
(试题)膈肌上的腔静脉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分别对应于
A、第8、12、10胸椎
B、第10、8、12胸椎
C、第8、10、12胸椎
D、第10、12、8胸椎
E、第12、10、8胸椎
C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考试教材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