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早期重症康复病案一例
TUhjnbcbe - 2021/5/25 17:22:00

基本病史

患者于-6-17因被发现神志不清送医就诊,查MR显示:右侧额颞枕顶叶、基底节区、右侧小脑半球、脑干多发急性脑梗塞;两侧额叶点状脱髓鞘改变,脑萎缩,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两侧蝶窦、乳突炎症。予各种药物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未曾接受过系统康复治疗,遗留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2天,6月28号转至我科进行就诊。

01

入院评估

气管造口,导致言语不能

鼻饲流质

留置导尿,二便失禁

关节活动度:右侧肩关节前屈、外展90度受

限、内外旋受限;其余关节活动

度正常

肌张力:正常

因患者认知障碍严重肌力无法评估

坐位平衡:0级

立位平衡:NT无法评估

Bathel指数:0分

GCS:7分

02

目前存在问题

1、言语功能障碍

2、认知功能障碍

3、呼吸功能障碍

4、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依赖

03

康复目标

早期目标:

1、辅助端坐

2、日常生活活动部分自理(进食、辅助穿衣、翻身坐起转移等)

长期目标:

1、日常生活活动完全自理

2、监护下社区步行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康复目标随其情况不断调整

04

康复治疗

早期在床边进行训练,关节良肢位摆放,床上被动体位转换,全时段;关节肌肉被动牵伸;被动四肢及躯干关节活动度维持;床上被动坐位,不同角度体位适应性训练。进行呼吸训练及排痰训练。膀胱管理。

床边训练一周左右患者封闭气管,在康复大厅开始进行治疗,此时患者由意识不清转至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较好,血氧饱和度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进入大厅后就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但仍旧存在一定吞咽障碍,饮水易呛咳,鼻饲管进食。此时患者能够自行翻身坐起,完成床椅转移,床边坐位平衡达到2级,采取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训练至第三周,患者目前身体情况较为稳定,能完成对话,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2级。

训练至第四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几周的吞咽治疗后,评定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正常后拔除鼻饲管,完成自主进食。

治疗一月左右遵循患者家属意见,给予出院指导后出院

05

出院评估

1、气管造口封闭

2、自主进食

3、导尿拔出

4、关节活动度:右侧肩关节前屈°、外展90°、后伸30°受限、内外旋受限;其余关节活动度正常

5、肌张力:正常

6、肌力:基本正常

7、坐位平衡:3级

8、立位平衡:2级

9、Bathel指数:75分

10、少量辅助下完成步行

早期

我科经常会接收众多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但是因各种原因很少会有较早期转入的病人,很多都是半年至一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患者。往往这类患者不仅仅是患侧功能障碍的问题,健侧也会出现相同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等等众多问题,康复病程长,达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论是何种损伤,早期康复都是尤为重要的。

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抢救生命之后存在的三大问题:包括躯体(physical)、认知(cognitive)和精神(mental);此外,获得性衰弱(ICU-AW)是生存者普遍存在的功能障碍,所以康复介入完全必要。

神经重症康复:

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什么时机介入最合适?

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2、入ICU/NICU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次/分;收缩压≥90≤mmHg,或/和舒张压≤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或≤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60%,呼气末正压≤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μ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μ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特殊体质患者,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

3、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即使带有引流管(应有严格防止脱落措施),也可逐渐过渡到每天选择适当时间作离床、坐位、站位、躯干控制、移动活动、耐力训练及适宜的物理治疗等。

康复介入手段有哪些?

预防性康复

这类康复手段包括维持重症患者肢体处于良好的姿势,以预防肢体痉挛的出现;定时由专人翻身,以预防压疮;定时肺部排痰护理,以预防肺炎;其他如利用各类智能化设备制动关节,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诱导肌肉收缩,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预防性康复介入手段,具有能量消耗低,不需要患者参与的特点,是最安全的重症康复方法,适合于昏迷、气管切开,不能主动参与康复的重症患者。

被动性康复

这类康复手段主要是通过设备来带动患者完成肢体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具体方法包括智能性踏车,神经肌肉电刺激,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由于此类干预手段也不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不会增加患者的体能消耗,非常安全,因此,适合于昏迷患者和清醒但不能主动活动的重症患者。

有条件的主动康复

这类康复手段是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清醒的重症患者适当地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加快康复进程,缩短卧床时间,及早离床或离开重症监护病房。对于清醒可以活动的重症患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康复手段,让患者主动参与康复。例如,心肺或躯干手术后的四肢活动;脑卒中(大面积梗死或出血)或颅脑外伤导致一侧肢体偏瘫但神志清醒者,对侧肢体的主动活动。

文章部分内容摘选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第33卷,第1期,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

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Feb.,Vol.33,No.2重症康复,应与临床救治同步

如果有问题或是建议,可以在下方留言

医院康复科

科室主任:刘群

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期重症康复病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