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谷一伴读第十三章第一节常见X线摄
TUhjnbcbe - 2021/5/24 22:46:00

我是吸铁石,无论你多强大,只要你离我近,就会被磁化

放射技师考试资料独家整理历年真题、考点分析、名师讲解、影像资讯。

执业技师资格考试在路上,放射技师之路,你我同行。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2分钟)

导读:

如期而至,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参与互动,在我总结的基础上大家进行补充,如有题目可以在留言区做一下,让知识更完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基础知识: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解剖学基础#1月6日#

第一章第二节骨关节系统#1月7日#

第一章第三节呼吸系统#1月8日#

第一章第四节消化系统#1月9日#

第一章第五节脉管系统#1月10日#

第一章第六节泌尿与生殖系统#1月11日#

第一章第七节神经系统#1月12日#

第一章第八节内分泌系统#1月13日#

第一章第九节感觉器官#1月14日#

第一章第十节人体的生理#1月15日#

第二章: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结构#1月16日#

第二章第二节磁学基础知识#1月17日#

第二章第三节激光学基础知识#1月18日#

第二章第四节X线摄影基础#1月19日#

第三章:

第三章第一节X线的产生#1月20日#

第三章第二节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月21日#

第三章第三节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1月22日#

第三章第四节X线的吸收与衰减#1月23日#

第三章第五节辐射量及其单位#1月24日#

第三章第六节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月25日#

第三章第七节X线的测量#1月26日#

第三章第八节X线的防护#1月27日#

第四章:

第四章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1月28日#

第四章第二节数字图像的形成#1月29日#

第四章第三节数字图像的处理#1月30日#

第四章第四节数字图像评价#1月31日#

第四章第五节计算机辅助诊断#2月1日#

《医学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第一节医疗机构医技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节医技伦理学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相关真题

相关专业知识:

第五章:(技士不考)

第五章第一节头部#2月2日#

第五章第二节颈部#2月3日#

第五章第三节胸部#2月4日#

第五章第四节腹部#2月5日#

第五章第五节男性盆部和会阴#2月6日#

第五章第六节女性盆部和会阴#2月7日#

第五章第七节脊柱区#2月8日#

第五章第八节上、下肢#2月9日#

第六章:(技士不考)

第六章第一节CT影像诊断基础#2月10日#

第六章第二节MR影像诊断基础#2月11日#

第七章:

第七章第一节普通X线设备(上)#2月12日#

第七章第一节普通X线设备(下)#2月13日#

第七章第二节CR与DR设备#2月14日#

第七章第三节乳腺和口腔设备#2月15日#

第七章第四节CT设备#2月16日#

第七章第五节DSA设备#2月17日#

第七章第六节MRI设备#2月18日#

第七章第七节显示器#2月19日#

第七章第八节高压注射器#2月20日#

第八章:

第八章第一节PACS的发展与组成#2月21日#

第八章第二节PACS的运行#2月22日#

第八章第三节国际标准和规范#2月23日#

第八章第四节PACS的临床应用#2月24日#

第八章第五节PACS的进展与应用评价#2月25日#

第九章:

第九章第一节图像质量管理#2月26日#

第九章第二节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控制#2月27日#

第九章第三节CT图像质量控制#2月28日#

第九章第四节DSA图像质量控制#2月29日#

第九章第五节MR图像质量控制(上)#3月2日#

第九章第五节MR图像质量控制(下)#3月3日#

专业知识:

第十章:

第十章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原理(上)#3月4日#

第十章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原理(下)#3月5日#

第十章第二节数字X线摄影成像原理#3月6日#

第十章第三节乳腺摄影成像原理#3月7日#

第十章第四节CT成像原理#3月8日#

第十章第五节DSA成像原理#3月9日#

第十章第六节MR成像原理(上)#3月10日#

第十章第六节MR成像原理(下)#3月11日#

第十一章第一节概述#3月12日#

第十一章第二节激光成像#3月13日#

第十一章第三节热敏成像技术#3月14日#

第十一章第四节喷墨打印成像技术#3月15日#

第十一章第五节照片自助打印设备#3月16日#

第十一章第六节胶片打印机的质量控制#3月17日#

打印机补充内容#3月18日#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第一节X线对比剂#3月19日#

第十二章第二节MR对比剂#3月20日#

第十二章第三节心电门控技术#3月21日#

第十三章第一节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一、头部X线摄影

(一)头颅后前位

1、体位要点

(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探测器中线。

(2)下颌内收,额部及鼻尖紧贴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

2、中心线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2)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

(3)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距照片边缘等距离。

(4)颞骨岩部上缘位于眼眶内正中,或内听道显示于眼眶正中。内听道显示清楚,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

(5)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

(二)头颅侧位

1、体位要点

(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身体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

(2)头部侧转,被检侧靠近床面,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

(3)被检侧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下肢伸直,对侧上肢曲肘握拳垫于颏下,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

(4)下颌内收,额鼻线(前额与鼻尖间的连线)与探测器中线平行。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显示头颅侧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2)照片的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

(3)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

(4)前颅窝底线重叠为单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

(5)听眶线与照片长轴平行。

(6)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

(三)头颅前后半轴位

1、体位要点

(1)仰卧正位、站立位或坐位均可。

(2)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中线,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

2、中心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30°角,对准眉间上方8~10cm处经枕外隆凸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显示顶枕部、枕骨、岩骨及枕骨大孔后1/2区域。

(2)矢状缝位于照片正中,左右岩椎部基本对称。

(3)枕大孔内显示出鞍背。

(4)枕骨骨纹理、人字缝清晰。

(四)鼻骨侧位

1、体位要点

(1)受检者俯卧于台面,头侧转,被检侧贴靠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平行台面,下颌内收,瞳间线与台面垂直。

(2)对侧肩部、前胸抬起,肘部弯曲,下肢屈膝共同支撑身体并保持体位稳定。

2、中心线中心线经鼻根下1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包括眼眶区,鼻根部和整个鼻部软组织。

(2)双眼眶下缘、后缘重叠良好。

(3)鼻骨纹理清晰、骨皮质锐利,软组织可见。

(五)鼻旁窦华氏位

1、体位要点

(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下颌骨颏部置于台面上,头稍后仰,听眦线与床面呈37°角。

(3)鼻根部对准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经鼻根部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眼眶之下,呈倒置的三角形。

(2)颞骨岩部的投影位于上颌窦影的下方。

(3)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

(六)鼻旁窦柯氏位

1、体位要点

(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额部及鼻尖置于床面上,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台面。

(3)鼻根对准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角,经鼻根部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额窦投影于眼眶的内上方。

(2)眼眶投影于照片的中部,两侧对称,其内可见眶上裂。

(3)前组筛窦显示于两眼眶影之间。

二、胸部X线摄影

(一)胸部后前位

1、体位

(1)取立位后前位体位。

(2)两手背置髋部,双肘内旋。

(3)探测器上缘超出锁骨6cm,下缘包括第12胸椎。

2、中心线中心线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肺门阴影结构可辨。

(2)锁骨、乳腺、左心影内可分辨出肺纹理。

(3)肺尖充分显示。

(4)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外。

(5)两侧胸锁关节对称。

(6)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锐利。

(7)心脏、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二)胸部侧位

1、体位

(1)侧立体位,患侧胸壁贴近暗盒,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

(2)两臂上举,交叉抱头。

(3)探测器包括颈7~12胸椎高度,前、后胸壁与探测器边缘等距。

2、中心线中心线平第6胸椎高度经侧胸壁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照片中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

(2)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并呈侧位投影。

(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

(4)心脏、主动脉弓移行部、降主动脉影像明了。

(5)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

(三)胸骨后前斜位

1、体位

(1)取立位后前位体位。

(2)俯身使胸骨置于探测器中心并贴近探测器。

(3)两臂内旋置于身旁,身体矢状面与探测器长轴垂直,冠状面与探测器平行。

2、中心线中心线从右侧肩胛骨下角向左侧倾斜(角度与人体前后径有关,一般20°~30°),对准右侧肩胛骨内缘于第四胸椎水平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此位显示胸骨正位影像。

(2)照片上缘包括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下缘包括剑突。

(3)胸骨显示在照片正中,不与胸椎、心影重叠。

(4)胸骨边缘清晰,胸骨角清晰可见,肺纹理与肋骨模糊,肺与胸骨对比度良好。

(四)胸骨侧位

1、体位

(1)侧立体位或坐位,患侧胸壁贴近探测器。

(2)两前臂在背后交叉,两手相握,将两肩拉向后方。

(3)颏部略抬起,胸部前挺,身体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胸骨中点(或对准探测器中心)垂直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3、标准影像

(1)胸骨侧位影像显示在照片中央。

(2)胸骨柄下部与胸骨体上部肋软骨结合部要与胸骨后缘呈两锐利平行线。

(3)胸骨外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显示清晰。

(五)膈上肋骨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背向摄影架站立,背部紧靠探测器,双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或胸骨正对探测器中线,头稍后仰,探测器上缘超出肩峰,下缘包括第十二胸椎。双手背放在髋部。

(3)双肘内旋,肩部下垂并内转,使锁骨成水平位,以免遮盖肋骨。

2、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高度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吸气后屏气曝光。

3、标准影像

(1)两侧1~7前肋和1~10后肋正位影像显示在照片上,颈肋包括第六颈椎至第三胸椎。

(2)肋骨边缘及骨小梁显示清晰。

(3)肋膈角显示清晰完整。

(六)膈下肋骨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背靠摄影架站立,紧靠探测器,双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或胸骨正对探测器中线,头稍前倾。

(3)探测器上缘包括腋窝,下缘包括骼前上棘,两侧缘包括右侧和左侧胸壁。

2、中心线对准腋窝连线中点和骼前上棘连线中点连线的中点(或对准探测器中心),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3、标准影像

(1)两侧6~7前肋和8~12后肋的正位影像显示在照片上。

(2)膈上、下肺野影像对比差小,肋骨边缘及骨小梁显示清晰。

(3)肋膈角显示清晰完整。

三、腹部X线摄影

(一)肾、输尿管及膀胱平片

1、摄影要点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且重合于床中线。

(2)上臂上举或放于身旁,下肢伸直。

(3)暗盒置滤线器托盘中,暗盒上缘平剑突上3cm,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3cm。

(4)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2、标准影像

(1)腹部全部包括在照片内。腰椎序列投影于照片正中并对称显示。

(2)两侧膈肌、腹壁软组织及骨盆腔均对称性的显示在照片内,椎体棘突位于照片正中。

(3)肾、腰大肌、腹膜外脂肪线及骨盆影像显示清楚。

(二)前后立位腹部平片

1、摄影要点

(1)被检者立于摄影架前,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平面垂直,且重合于探测器长轴中线。

(2)上臂上举或放于身旁。

(3)中心线:根据摄影目的调整中心线位置:消体道穿孔者,照片上缘需包括膈肌,中心线适当上移;而肾位置异常者,照片下缘需包括耻骨联合。

2、标准影像

(1)消化道穿孔者,照片上缘需包括膈肌;而肾位置异常者,照片下缘需包括耻骨联合。

(2)腰椎序列投影于照片正中并对称显示。

(3)两侧膈肌、腹壁软组织及骨盆腔均对称性的显示在照片内,椎体棘突位于照片正中。

(4)肾、腰大肌、腹膜外脂肪线及骨盆影像显示清楚。

(三)腹部倒立侧位

1、摄影要点

(1)患儿呈倒立姿势,一侧贴紧探测器。

(2)暗盒上缘超过肛门3~4cm,肛门处作一金属标记。

(3)中心线经耻骨联合水平垂直射入。

2、标准影像

(1)腹部倒立影像。

(2)可见直肠气体末端距肛门皮肤处金属标志的距离。

四、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一)第1、2颈椎张口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曝光时嘱被检者口张大或令被检者发“啊……”声。

2、中心线中心线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第1、2颈椎于上、下齿列之间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2)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

(3)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二)颈椎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立于摄影架前。

(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探测器并重合于探测器中线。

(3)两臂置于身旁,头稍上仰,听鼻线垂直于探测器。

(4)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静脉切迹。

2、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15°角,经甲状软骨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显示。

(3)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颈椎关节显示清晰。

(4)第1肋及颈旁软组织包括在照片内。

(5)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其边界易于分辨。

(6)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隙高度。

(三)颈椎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颈椎长轴及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

(2)被检者两肩尽量下垂,近探测器侧肩部抵探测器下缘。

(3)头稍后仰,使听鼻线与探测器短轴平行,以免下颌骨与上部颈椎重叠。

(4)探测器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颈部软组织前后缘与探测器前后缘等距离。

2、中心线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像,第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各椎体前后缘均无双缘现象。

(3)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

(4)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气管、颈部软组织层次清楚。

(四)颈椎后前斜位

1、体位

(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右前斜位向左侧旋转,左侧身体抬高使冠状面垂直台面呈45°角,左前斜位相反。

(2)两肩下垂,抬高侧上、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

(3)也可以采用坐位摄影。

2、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角,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第1至第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椎间孔呈卵圆形,边缘锐利。

(3)椎体骨小梁清晰显示。

(五)胸椎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探测器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探测器垂直。

3、标准影像

(1)上部胸椎及第7颈椎或下部胸椎及第1腰椎,于照片正中显示。

(2)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3)各椎体椎间隙清晰锐利,椎骨纹理显示明了。

(六)胸椎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探测器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胸7椎体,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第3~12胸椎呈侧位显示于照片正中,略有后突弯曲,不与肱骨重叠。

(2)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明确。

(3)肺野部分密度均匀与椎体对比调和。

(4)各椎体及其附件结构易于分辨,骨纹理清晰显示。

(七)腰椎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

(2)两臂置身旁或胸前。

(3)两髋、膝屈曲,双足踏床面,使腰部贴近床面,减少生理弯曲度。

(4)探测器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

(5)X线管阴极端置于下部腰椎。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探测器射入。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第11胸椎至第2骶椎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

(2)椎体序列在照片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3)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可见。

(八)腰椎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举抱头,双下肢并拢,髋、膝屈曲支撑身体。

(2)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

(3)腰细臀宽者,需在腰下放棉垫,使脊柱与床面平行。

(4)棘突后缘置于探测器中线外约5cm处(或棘突垂线在探测器边缘内2~3cm)。

(5)探测器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平面,垂直探测器射入。臀部较宽,腰部未放棉垫时,中心线向足端倾斜一定角度。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第11胸椎至第2骶椎椎骨。

(2)腰椎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尤其是第3腰椎。

(3)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

(4)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可见。

(5)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棘突可见。

(九)骶尾椎正位

1、体位(前后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

(2)两臂置身旁或胸前。

2、中心线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5°角,经耻骨联合上3cm射入。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全部骶椎、尾椎及腰骶关节,骶中嵴位于照片正中。

(2)骶椎孔和骶髂关节左右对称。

(3)耻骨联合不与骶椎或尾椎重叠。

(4)骶尾椎骨小梁清晰可见。

(十)骶尾椎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举抱头,双侧髋、膝屈曲支撑身体。

(2)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

(3)尾骨后缘放置于探测器中线外约3cm处。

2、中心线对准臀沟上缘垂直射入探测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3、标准影像

(1)包括全部骶、尾骨侧位影像。

(2)骶、尾椎皮肤及骨小梁显示清晰。

(十一)骶髂关节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

(2)两臂置身旁或胸前。

(3)两下肢并拢,探测器上缘超出髂骨上缘,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2、中心线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0°~25°角,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两侧骶髂关节的正位影像显示清晰。

(2)图像对比度良好,层次分明。

(十二)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腰部与臀部抬高。

(2)膝关节屈曲°~°角,使身体正中冠状面与床面成20°~30°角。

(3)被检侧髂前上棘与髂中线连线中点对准探测器中线。

(4)两髂前上棘连线对准探测器中线。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骶髂关节显示清晰,无重叠,结构关系分明。

(2)图像对比度良好,层次分明。

(十三)骨盆前后正位

1、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外展、内旋(10°~15°角),趾末节靠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

(3)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全部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1/4,且左右对称,骨盆位于照片正中显示。

(2)耻骨不与骶椎重叠,两侧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

(3)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匀,且骨纹理清晰可见。

五、四肢X线摄影

(一)手掌后前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手掌向下平放于探测器上,5指伸直略分开。

(3)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探测器射入,若同时摄取双手影像,中心线经两手间的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照片内,第3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

(2)5个指骨以适当间隔呈分离状显示。

(3)第2~5掌指骨呈正位,拇指呈斜位投影。

(4)掌骨至指骨远端,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

(二)掌下斜位

1、体位

(1)被检侧小指及第5掌骨靠紧探测器外缘。

(2)手内旋,使手掌与探测器成45°角。

(3)各手指均分开并将指尖触探测器上。

2、中心线对准第5掌骨头,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照片内,第2、3掌骨清晰显示在照片正中。

(2)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

(三)拇指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面对摄影床。

(2)被检侧前臂伸直,手和前臂极度内旋,使拇指背侧紧贴探测器。

(3)其他4指伸直,也可以用对侧手指将4指固定,被迫过伸位,避免与拇指重叠。

2、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全部拇指骨包括在照片内,拇指位于照片正中。

(2)拇指呈正位投影。

(3)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

(四)拇指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面对摄影床。

(2)被检侧前臂伸直,第2~5指伸直,手背向上。

(3)拇指外侧紧贴探测器,使拇指背面与探测器垂直。

2、中心线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全部拇指骨包括在照片内,拇指位于照片正中。

(2)拇指呈侧位投影。

(3)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

(五)腕关节后前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掌面向下。

(3)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若同时摄双侧腕关节,中心线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显示

(1)腕关节诸骨位于照片正中,呈正位显示,照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及掌骨近端。

(2)掌腕关节及桡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六)腕关节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靠近探测器)。

(3)尺骨茎突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腕关节呈侧位显示,位于照片正中。

(2)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

(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七)腕关节外展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肘部弯曲。

(2)掌面向下紧贴床面。

(3)五指并拢朝尺侧偏转呈外展。

2、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骨近端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舟骨呈正位显示,位于照片正中。

(2)腕关节诸骨显示在照片上,呈正位显示。照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及掌骨近端。

(3)掌腕关节及桡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4)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八)前臂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平放于床面上,腕部稍外旋。

(2)尺桡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关节)。

2、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尺桡骨全部,两骨互不重叠并列显示在照片中央。

(2)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3)尺桡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九)前臂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肘部弯曲,前臂尺侧紧贴床面成90°角。

(2)尺桡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的关节)。

2、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尺桡骨全部,尺挠骨远端重叠显示在照片中央。

(2)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3)尺桡骨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十)肘关节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肘关节伸直,背侧在下。

(3)尺骨鹰嘴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图像包括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其关节间隙显示在图像正中。

(2)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明确锐利。

(3)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偏尺侧。

(4)肘关节各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影像对比良好。

(十一)肘关节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肘关节屈曲约呈90°角,尺侧在下。

(3)肱骨内上髁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肱骨远端与尺桡骨近端呈90°~°角。

(2)尺骨与肱骨关节间隙显示明确,锐利。

(3)肱骨外髁重叠,呈圆形投影。

(4)肘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

(十二)肱骨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手臂伸直稍外展,手掌向上。

(2)肱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关节)。

2、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肱骨全部并显示在照片中央。

(2)肱骨大结节向外突出呈切线位,小结节与肱骨重叠,肱骨头向内上方突出于肩胛骨关节盂。

(3)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4)照片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十三)肱骨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手臂屈肘90°角,前臂内旋置于腹前。

(2)肱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关节)。

2、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全部肱骨显示在照片中央。

(2)肱骨结节相重叠,远端显示肘关节侧位像。

(3)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4)照片上缘包括肩关节。

(十四)肩关节前后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2)被检侧上肢稍外旋且与躯干分开,肩部背侧紧贴探测器,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3cm。

(3)肩胛骨喙突置于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肩关节诸骨,其关节位于照片正中或稍偏外显示。

(2)肩关节盂前后重合,呈切线位显示,不与肱骨头重叠,关节间隙显示清晰明了。

(3)肱骨小结位于肱骨头外1/3处显示。

(4)肱骨头、肩峰及锁骨纹理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清晰可辨。

(十五)肩关节穿胸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立于探测器前,被检侧上臂外侧紧贴探测器,肱骨外科颈放于探测器中心。

(2)对侧上肢上举抱头。

(3)对侧肩关节上抬,使肱骨头高于被检侧。

2、中心线对准对侧腋下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肱骨头位于胸腔内显示。

(2)前面不与胸骨重叠,后不与胸椎重叠。

(3)影像对比良好,层次分明。

(十六)锁骨后前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俯卧(或站立)于摄影床上(探测器前)。

(2)头部转向对侧,使被检侧锁骨紧贴床面或探测器。

(3)手臂内转,掌心向下(或前)。将锁骨中点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对准锁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锁骨正位影像显示有一定曲度。

(2)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十七)肩锁关节后前位

1、体位

(1)被检者站立于探测器前,面向探测器,头部转向对侧,使被检侧肩锁关节紧贴探测器。

(2)掌心向前。

(3)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将肩胛骨喙突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肩锁关节显示于照片上。

(2)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十八)足前后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部紧贴探测器。

(3)第3跖骨基底部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显示

(1)照片包括跖、趾及跗骨,第3跖骨基底部位于照片正中。

(2)跗骨到趾骨远端密度适当,骨纹理清晰可见。

(3)舟距关节与骰跟间隙清晰可见。

(十九)跟骨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足部外踝紧贴探测器并置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踝下2cm,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躁关节及部分距骨,跟骨位于照片正中,呈侧位显示。

(2)距骨下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其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3)跟骨纹理显示清晰。

(二十)跟骨轴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2)足尖向上,足背极度背屈(可用布带牵拉)。

2、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45°角,经跟骨中点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跟骨轴位影像,跟骨轴位标准片显示。

(2)跟骨位于照片正中,其纵径与图像正中长轴重合。

(3)跟骨纵径与横径投影比例恰当,约2:1;从距下关节面到跟骨粗隆部,均应清晰显示,包括载距突。

(二十一)踝关节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

(3)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踝关节位于照片中央显示,关节面呈切线位,其间隙清晰可见。

(2)胫腓联合间隙不超过0.5cm。

(3)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二十二)踝关节外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下肢屈髋屈膝外旋,外侧在下紧贴探测器。

(3)外踝上1cm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踝上1cm垂直探测器射入。

3、标准影像

(1)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

(2)腓骨小头重叠于胫骨正中偏后。

(3)踝关节位于照片正中显示。

(4)踝关节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二十三)胫腓骨前后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稍内旋,足尖向上。

(2)将被检侧胫腓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关节)。

2、中心线对准胫腓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包括一侧关节,骨质及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2)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二十四)胫腓骨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外侧在下紧靠床面。

(2)将胫腓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关节)。

2、中心线对准胫腓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包括一侧关节,胫骨在前腓骨在后。

(2)上胫腓关节重叠较少,下胫腓关节重叠较多。

(3)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二十五)膝关节前后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腘窝靠近探测器。

(3)髌骨下缘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股骨两髁,胫骨两髁及腓骨小头,其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

(2)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许重叠。

(3)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二十六)膝关节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下肢屈膝约呈°角,外侧靠近探测器。

(3)髌骨下缘与腘窝皮肤皱摺连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髌骨下后缘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重叠良好。

(2)髌骨呈侧位显示,其与股骨间隙分离明确,关节面边界锐利,无双边。

(3)股骨与胫骨平台重叠极小。

(4)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可以辨认。

(二十七)髌骨轴位

1、体位

(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部尽量屈曲(被检者用手或用布带拉住踝部),对侧下肢伸直。

(2)股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2、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经髌骨后缘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

(1)髌骨呈三角形,髁间窝显示在照片正中。

(2)髌骨内侧缘呈切线位,无双边影,与股骨间隙呈倒人字形显示。

(3)髌骨小梁清晰可见。

(二十八)股骨前后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稍内旋,足尖向上。

(2)将股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3)探测器下缘包括膝关节。

2、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包括股骨及相邻关节。

(2)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二十九)股骨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对侧髋部与膝部屈曲并置于被检侧下肢前方。

(2)被检侧膝部屈曲约°角,外侧在下紧靠床面。

(3)将股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探测器下缘包括膝关节。

2、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包括股骨及相邻关节。

(2)股骨长轴与照片正中长轴重合,髋关节各骨小梁显示清晰。

(3)髋关节间隙明确清晰。

(三十)髋关节正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

(2)双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使两趾接触。

(3)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向外下作垂线5cm处为髋关节正位摄影的定位点,此点对准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定位点垂直射入探测器(如同时摄取双侧髋关节前后位影像时,摄影要点同骨盆正位)。

3、标准影像

(1)照片包括髋关节、股骨近端1/3,同侧耻、坐骨及部分髂骨翼。

(2)股骨头大体位于照片正中,或位于照片上1/3正中,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股骨颈显示充分。

(3)股骨颈及闭孔无投影变形,申通线光滑锐利,曲度正常。

(4)髋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坐骨棘明显显示,周围软组织也可辨认。

(三十一)髋关节水平侧位

1、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推床上,被检侧臀部垫高。

(2)对侧髋部与膝部屈曲成直角,尽量抬高,并置于被检侧下肢上方。

(3)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稍内旋,大腿外侧缘紧靠探测器(或呈45°角),将股骨颈放于探测器中心。

2、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5°~30°角,经被检侧股骨大粗隆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

(1)股骨颈及关节面显示清晰,无臀部干扰影。

(2)皮肤软组织及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

挂科怎么看书#内附考试大纲#放射医学技术#

版《谷一宝典》电子版下载

插画

御用画师lilu

初审

轩逸/蓝小明

终审

刘谷一一

为您提供第一手的考试教材,第一手的考试资讯,第一手的考试真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谷一伴读第十三章第一节常见X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