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摆位
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确保病人是安全的方可进入扫描室。
使用头线圈或者头颈联合线圈,佩戴耳塞或耳机,保护听力。
摆位时,患者肩部贴近头颈联合线圈下方,左右居中,头部两侧使用海绵垫固定。
定位时,提醒患者闭眼保护视力,激光定位十字线位于患者鼻根部。
二,扫描推荐方案
副鼻窦常规扫描方案:定位像,T2加权轴位扫描,T1加权轴位扫描,T2加权脂肪抑制轴位扫描,T2加权脂肪抑制冠位扫描,T2加权脂肪抑制矢状位扫描,常规/高清弥散加权轴位扫描。
副鼻窦增强扫描方案:T1加权脂肪抑制轴位增强扫描,T1加权脂肪抑制矢状位增强扫描,T1加权脂肪抑制冠状位扫描。
注意:由于颅底及颈部解剖不规则,组织结构复杂,气体及骨质较多,是磁敏感伪影产生作重要的部位之一,故而常规弥散扫描不建议B值过大,或用高清弥散序列扫描,另外可能由于局部磁场不均匀,建议脂肪抑制采用dxion序列。
三,副鼻窦常规扫描定位方法
冠状位(图1):矢状位和横轴位图像上定位冠状位图像,扫面线垂直于软腭,横轴位定位像上调整角度使左右对称,冠状位定位像上调整图像角度(使冠状位图像为正冠状位)
图1副鼻窦常规扫描冠位定位示意图
横轴位(图2),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定位横轴位,根据额窦发育情况的不同,设置扫描层数和层厚,在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两侧的扫描范围对称。
图2副鼻窦常规扫描轴位定位示意图
矢状位(图3)在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定矢状位,平行于正中矢状线,扫描范围要包括两侧上颌窦外侧壁或根据病灶大小调整扫描范围。
图3副鼻窦常规扫描矢状位定位示意图
四,副鼻窦常规扫描图像参数特点及注意事项
T2加权轴位序列,发现病变,初步观察病变范围,判断病变性质。FOV:-mm,层厚:3-5mm,相位编码:左右。在病人配合程度欠佳的情况下,T2加权图像序列也可以用blade序列来替代。使用blade刀锋去伪影技术,可以有效消除运动伪影,注意此时应适当加大FOV或者增加过采样。(此技术在GE核磁共振为:propeller螺旋桨技术,飞利浦核磁共振为:multivane风车技术,)
T1加权轴位序列,清楚显示解剖结构,帮助初步观察病变范围,判断病变性质。FOV:-mm,层厚:3-5mm,相位编码:左右。如果采用T1stir轴位扫描,应当注意:由于组织T1弛豫时间随场强的增加而适当延长,故在1.5T和3.0T设备上,TR参数有所不同,医院用T1加权水抑制序列突出灰白质的对比。T1stir序列的主要参数:TI:-ms,TR:0ms,TE最小,matrix:x80%,FOV:-mm,Averag:2,层厚:2-3mm,并且必须保证Concatenations大于等于2,次序列对血管的波动比较敏感,为了抑制血管搏动伪影,可在扫描层面近心端方向添加平行饱和带。
T2加权脂肪抑制轴位序列:通过翻转脉冲或者水脂分离成像,抑制脂肪信号,提高组织对比,进一步判断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的质地,鉴别T2加权图像高信号的区域是否含有脂肪成分。注意:由于Stir序列施加了翻转恢复序列,信噪比低,为了保证适当的信噪比,TE时间应适当缩小或增加激励次数,TR时间一般设置在0ms以上,TI时间设置在-ms(1.5T),-ms(3.0T)。
T2加权脂肪抑制冠状位序列:注意事项同T2加权脂肪抑制轴位序列。
T2加权脂肪抑制矢状状位序列:次序列可根据临床需要给与加扫描,其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病变和周围组织器官的上下,前后关系及侵犯,转移情况,FOV:-mm,相位编码:前后,层厚,3-5mm。
常规/高清弥散加权轴位序列:参数特点及注意事项,弥散扫描越来越受临床科室的重视,原因在于弥散加权扫描对病变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该序列对磁场和磁化率不均匀的区域易产生变形及磁化率伪影,所以副鼻窦扫描过程中要避免金属假牙等顺磁性物质对图像的干扰,B值不易过大建议(-),若有Resolve-3scantrace-tra序列,因采用了K空间读出方向的分段填充,回波链缩短,回波信号差别缩小,畸变减轻,图像效果会更好。
五,副鼻窦增强扫描图像参数特点及注意事项
T1加权脂肪抑制轴位图像,由于颅底及颈部解剖不规则,组织结构复杂,可使局部磁场不均匀,此时fs(频率脂肪选择饱和法)压脂不均匀,可首选dixon压脂技术扫描。增强扫描序列进一步辨别病变的边界,范围,性质及供血情况。FOV:-mm,相位编码:左右,层厚:3-5mm。
T1加权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注意事项同T1轴位,相位编码:前后。
T1加权脂肪抑制冠状位图像,注意事项同T1轴位,相位编码: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