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眶壁的解剖与CT影像学基础篇
TUhjnbcbe - 2021/4/18 19:49:00

骨性眶壁的大体解剖

眼眶orbit为一对四面锥体形的骨性腔,位于面上部鼻根两侧,左右对称,底朝前外,尖向后内,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眶有上、下、内侧和外侧四壁,由额骨、上颌骨、颧骨、腭骨、泪骨、筛骨和蝶骨七块骨构成。(一)眶上壁superiorwalloforbit眶上壁又称眶顶,大致呈三角形,由额骨眶部和蝶骨小翼构成。眶上壁在后部较平坦,前部则明显凹陷,凹陷最显著处与眼球的赤道部相当。眶上壁除蝶骨小翼部分厚约3mm以外,其余均薄而脆弱,半透明,与颅前窝紧密相邻。额骨眶部是颅底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眶上壁的特殊结构1、泪腺窝fossaforlacrimalgland位于眶上壁外侧,额骨颧突之后,为一平滑的轻微的凹陷,容纳泪腺。当泪腺悬韧带很发达时,此窝可因韧带的附着而稍粗糙不平。2、滑车小凹trochlearfovea是位于眶内侧壁和上壁交界处的一个小的圆形凹陷,距眶缘约4mm,为上斜肌滑车软骨环的附着处。外伤或手术损伤滑车小凹,可导致上斜肌功能障碍,出现顽固性的复视,故在滑车小凹附近手术时应小心。

(二)眶内侧壁medialwalloforbit此壁略成长方形,从前向后依次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的侧面构成。这是眶四壁中唯一不呈三角形的骨壁,也最薄弱,仅厚约0.2-0.4mm,尤其是筛骨眶板,薄如纸片,易骨折破碎。眶腔借此菲薄的筛骨眶板与筛窦相邻。此壁前部有泪囊窝fossaforlacrimalsac,有上颌骨额突和泪骨构成。泪囊窝的前界为泪前嵴,后界为泪后嵴,下方续骨性鼻泪管,自二者的交界处,泪骨钩自泪后嵴向前内成一钩状弯曲,围成泪囊窝的外界。泪囊窝的大小因人而异,成人男性稍大于女性,男性平均高度为16mm,宽度为7.8-9.0mm。泪囊窝骨壁的构成常有变异,常有上颌骨额突和泪骨中的一骨为主,故作泪囊鼻腔吻合术时,有时很容易,有时则很困难。如主要由泪骨构成,容易钻孔,如主要由较厚的上颌骨额突构成时,则钻孔较困难。泪前嵴上部不清楚,下部很明显,向下与眶下缘相续,泪前、后嵴常用作泪囊手术的定位标志。泪囊窝的上部与前组筛窦相邻,下部的内侧是中鼻道,向下借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故鼻腔肿瘤可向上侵及泪囊,而泪囊部肿瘤也易于累及鼻腔。

(三)眶下壁inferiorwalloforbit眶下壁大致呈三角形,与眶上壁相似。此壁并不是完全呈水平位,其内侧份稍高,外侧份稍低,以前外侧最低。眶下壁在四壁中最短,长约47.6mm,主要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及腭骨眶突构成,其中以上颌骨的面积最大,颧骨构成其前外侧部,腭骨在上颌骨之后只占一小区,三块骨间的骨缝常难以辩认。眶下壁的后部有眶下沟infraorbitalgroove,此沟向前通眶下管infraorbitalcanal,此管向前开口于眶下孔infraorbitalforamen。眶下管在经过中,向下分出上牙槽前管和上牙槽中管,管内有同名血管、神经通过。眶下壁即上颌窦的顶,因此眶与上颌窦关系密切,上颌窦炎症常会引起眶内炎性病变,上颌窦肿瘤也易侵及眶腔,引起眼球突出等眶内病变症状。(四)眶外侧壁lateralwalloforbit眶外侧壁呈三角形,后部微凸,中部平坦,前部距眶缘1cm处稍凹陷。此壁面向前内方。外侧壁的后2/3由蝶骨大翼的眶面构成,前1/3由颧骨眶面构成。外侧面壁是四壁中较坚固的一壁,尤其在眶缘处最坚固。外侧面壁是四壁中唯一不与鼻旁窦相邻的一个壁,且由于此壁短,眼球后部易于经此暴露,进行眼眶手术时,常采用外侧眶缘入路。

骨性框壁的CT解剖

上、下、内、外四个骨性眶壁分别由不同的骨组成,相互以骨缝为界限。CT冠状位显示上壁与内侧壁的交界点为内上壁隅角,下壁与内侧壁的交界点为内下壁隅角。

结合大体解剖,观察CT影像内上壁隅角与内下壁隅角的移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眶壁的解剖与CT影像学基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