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年,全世界有超过万人被新确诊为直结肠癌,同时有超过93万人死于结直肠癌,相当于每10个新确诊病例和每11个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是结直肠癌。
在中国,年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同时有超过28万人死于结直肠癌,不到8位新确诊患者中和每10个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1位结直肠癌患者。
年,结合直肠癌成为中国第二最常见癌症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项目的最新数据,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其中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结直肠癌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及家庭负担。年1月1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发布。
一般人群和高风险人群的不同建议《指南》对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主要给出以下推荐意见:
01一般风险人群不具有以下风险因素者,可被定义为“一般风险人群”:
⑴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⑵本人具有结直肠癌病史;
⑶本人具有肠道腺瘤病史;
⑷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⑸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02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综合个体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信息,结直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等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判定。
为提高风险预测效能,可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适用人群实际情况,考虑纳入风险等级较高的其他因素,以最终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
03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包括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和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样综合征。
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
04一般人群筛查起止年龄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群在40~75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如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
05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起止年龄
⑴MLH1/MSH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0~2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⑵MSH6/PMS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30~3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⑶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样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前5~10年。
⑷典型FAP家系中的高危人群,从10~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每1~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⑸轻型FAP家系的高危人群应从18~20岁开始,每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⑹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⑺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8~2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⑻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⑼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06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工具⑴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⑵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适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
⑶乙状结肠镜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⑷结肠CT成像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
⑸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
做好早期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内容,而做好日常防护则是降低患癌风险的有力保障。
10个重要提醒,降低患癌风险根据该版《指南》的建议,《健康时报》结合多位专家意见,提出了以下10个重要提醒:
01防肠癌要减肥,别挺个“啤酒肚”
《指南》提到,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根据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年曾谈到,腰腹部堆积的脂肪会引起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而慢性炎症状态可诱发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02家中有人患肠癌,其他人肠癌风险更高
《指南》提到,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而通过对涉及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邓文英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谈到,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如果家中老人患了肠癌,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也会得癌,但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患癌。
03预防肠癌,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指南》提到,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年WCRF/AICR报告指出,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克,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和12%。
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马方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大量的研究均发现,红肉(以及加工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白肉则暂时没有被发现这种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和加工肉。推荐每周吃白肉2~4次,但不超过5次;每次50g~g,不要超过g。
04糖尿病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肠癌《指南》提到,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0倍。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癌症的高发人群,可能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体型肥胖,生活方式不好,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久坐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肿瘤高发。
05吸烟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得多
《指南》提到,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中就提到,使用烟草已知会导致十种以上的癌症,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06
每日饮酒量增10克,肠癌风险增7%
《指南》提到,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年WCRF/AICR报告纳入了10项研究,发现日饮酒量每增加1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
酒不能喝,就别喝!毕竟安全饮酒剂量其实是零。
07防肠癌,要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
《指南》提到,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其中谈到了不少研究数据,比如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负相关等。
膳食纤维是我们的消化道“小卫士”,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另外,纤维经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有保护作用。
果蔬、全谷物、粗粮等都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
08
天天长时间久坐的人会增加肠癌风险
《指南》提到,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毕竟,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也增加了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
医院肛肠科中医师王元钊在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要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09
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指南》提到,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当然,对于家里有直系亲属曾患过结直肠癌的人群,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以后每3到5年重复一次肠镜检查即可,并不需要每年体检时都做肠镜检查。
10
如果患有炎症性肠病,一定要引起重视
《指南》提到,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文章参考资料:
1.-12-16e药环球《权威报告丨年,全球新发癌症0万,肺癌不再是最常见癌症!》
2.-10-07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