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参加专业学术会,收获颇多。
大会主席董舒娟教授优雅的走向讲台并简短精炼致辞后,老专家楚英杰教授讲述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对比了外科morrow术式,间隔支化学消融,起搏器植入治疗,重点讲述了肥厚性心肌病的射频消融,他们的第一例是在龙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结果是即时压力差下降不明显,但后期复查压力差下降,这就是真实世界,也有报道即刻压力差下降明显的,因为消融后的水肿存在,因此即时压力差下降是评价消融效果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和我院开展的两例肥厚性心肌病射频消融结果类似,在ice的辅助下,显示SAm征,标测his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采用40w功率,实时压力检测,在提问阶段,想现场问问是逆行法消融,还是穿间隔消融,还是二者结合更有利效果提升,只是人太多,腼腆得没好意思占起来,二天半时间,还听到了陶海龙教授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深入研究报告和*琼教授讲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见该项技术是方兴未艾,未来展望,医院开展的LIWEN术式把消融针直接置入肥厚心肌处消融,还在探索阶段,但被认为可能是一项喷薄欲出的新技术。
?楚教授接下来的演讲很精彩,是我非常想听到的一个内容:房室节改良术中安全保障,室上速的消融是我菜鸟级目前的重点攻关技术,该技术疗效可靠,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根治的手术,但始终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置的我,时不时听到有同行消出个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里还是有压力的,楚教授掷地有声的说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只作出一个三度传导阻滞,且还是在15年前的二维时代,自此,再也没有消融双径路出现过三度,因为他掌握了秘诀:双滴定法,能量滴定和时间滴定,能量从5w开始,逐渐增加,最后25w,总时间分钟,哇塞,5w,起步太低了吧?喻荣辉教授可是直接35w啊,也很安全,可能是喻教授的无线精准神功太精准了吧,对于初学者,双滴定不失是上策。其实,三维技术的发展,对于手术的安全性大幅提高没有争议,st加长鞒,可以作为标配,正如张领主任对三维的肯定,否则,医院把可以花费2万多元的二维消融升级到需要花费4万左右去消融室上速了,那些以省钱为理由降低手术安全性的理念值得商榷。生命无价,医疗事故猛于虎!另外,靶点选择(a:v=1:4),慢电位的发掘,避免在冠状静脉窦口的顶部消融,必要时因为存在左延伸支需要到窦内消融,与多位资深电生理学家交流,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双径路需要到无冠窦或者左侧去消融的他们几乎没有遇到,有些多次消融失败的病历可能存在诊断错误,比如:his附近的房速,而他们身边出现三度阻滞的,往往是稍有进步就耍大牌的骄傲者。
?张劲林教授的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的报告内容很棒,他们的中心经验多,年到年前追求术中直接房颤打停,被他们戏称为“八年抗战”,采用打碎裂电位,打线,大圈隔离,满天星等术式,希望术中打停,现在随访发现,三年的复发率并没有降低,并且第一次听到了l的称谓来历,现在通过长期随访,那些复发率低的往往是很好完成2c3l术式的,关键是连续透壁,特别是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敢于质疑,客观探索,这就是科学精神。大圈消融,2c3l,或者是2c2l就是持续房颤消融的主要策略。
?在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上,很有幸的听到了2c3l的发明人董建增教授的授科,董教授认为:要想房颤好,不能消融少,在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径路上,存在后侧壁消融线(PL)和前壁线消融,前者是指连接左下肺静脉(LIPV)前下缘和二尖瓣环之间的消融连线,而二尖瓣峡部前壁线通常是指从右上肺静脉(RSPV)前下缘和二尖瓣环之间连线(AM)或从左上肺静脉(LSPV)前缘和二尖瓣环之间的连线(AL),二尖瓣峡部消融双向阻滞是房颤导管消融中最难实现的消融终点,这与二尖瓣峡部的长度、肌层厚度以及相关心内外膜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密切相关。与二尖瓣峡部消融有关的重要毗邻结构包括肺静脉、二尖瓣环、左心耳、冠状动脉回旋支、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Marshall韧带、神经节以及左侧膈神经等。他们仍倾向采用后侧壁消融,他们的经验是百分之70需要通过冠状静脉窦内联合消融。考虑到难度这么大,对我个人合适的策略还是2c1l吧。
?在消融功率的选择上,段江波教授的高功率短时间消融策略在房颤消融中的经验体会让人耳目一新,45w甚至更高功率,压力5到15g,消融时间2秒到20秒,根据电位和阻抗变化及ai指数调整,多次见到现场表演,一次就地问段教授:高功率怎么好,他给我打了一个比喻:烟头烧一下皮肤和温水接触一下皮肤,哪个杀伤大,想想也是,高功率不但高效,透壁好,且来不及产生pop就已经导管移开,只是对初学者还是远观为妙。
?室性心律失常,早搏的心电图定位是每次都有的一道菜,王枫岭教授的室早定位的程序和消融讲座很好,把幻灯拍下来,需要回头慢慢消化吸收,而关于Avrc,腔内超声引导下消融乳头肌室早室速,心外模消融都存在难度高,风险大,病人稀少特点,适合大中心去玩,很高兴看到了两个群主莅临现场:*卫斌教授和李宜富教授,平日虽少见面,在群内没少受到指导,*教授的心外膜室早心电图特征讲座太高大上,终于明白了gcv(心大静脉)giv(前室间静脉),edgcv(远端延伸支心大静脉)等名词。李宜富教授的零射线行右室流出道室早消融讲座很实用,采用st更安全,到右肺动脉打弯做倒u,肺动脉很韧,不容易心包,旋转就到左窦,不肯定时做个造影,在李教授眼里,这是李逵吃豆芽,小菜一碟,李教授谦虚的说,他们科里的年轻大夫对三维理解好,这些动作做起来比他还遛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听说做右流出道心包得太多,至今还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吴磊明教授从一例疤痕相关的室速说起,提醒了对于存在多型室速室早的患者,警惕avrc的存在,早点做个核磁共振很重要,对于室速的术中诱发,要至少做到s1s2s3,甚至s4,需要足够耐心,力争做到人工ront。
??刘启明教授的心脏解剖内容很实用,射频千万条,解剖第一条,只有心脏解剖弄好了,才能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刘教授讲到了他在德国欧阳教授的游学所见:一个月三个心包,但人家临危不惊,一边穿刺引流一边继续消融。
??李学斌教授的房颤导管消融严重并发症的防控,内容很丰富,先从术前看心电图讲起,不要把1拖2的双径路当作房颤去做而贻笑大方,从血管穿刺到房间隔穿刺,到建模,到消融,处处都可见各种坑,只有充分认识到各种坑的存在,并有效预防,才能不会掉到坑里去。
??至于我自己讲的内容,只能是作为我省第一家零射线导管室的见证人,讲述一下喻荣辉教授如何安全轻松,谈笑间就完成每一例手术,给大家介绍了喻盟主发明的零射线穿间隔技术的方法学,幸好会议临近结尾,大家已经心不在焉了,否则问起我来,可能就尴尬了????。
??
为了不被忘却的记忆,草书于.5.19
据说多和大师合影,可以产生量子纠缠,把大师脑子里的知识纠缠到我们的脑袋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