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房颤专项能力医院站抓住重
TUhjnbcbe - 2021/2/21 15:30:00

7日19日,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在昆明医院(医院)隆重举行。尽管当天昆明烈日炎炎,但依然阻挡不了当地医生的学习热情,多位医生顶着烈日前来学习,来自本省乃至全国的十余位知名专家带来了房颤综合管理、抗凝治疗及导管消融等多个专题讲座,干货满满,参会医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一.房颤综合管理

1.光雪峰: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目前的认识


  昆明医院光雪峰教授依据现有临床证据,为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前沿进展。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需要同时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平衡抗栓获益与出血风险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基于近年来公布的研究证据,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PCI治疗后优选口服抗凝药加抗血小板药物的两联或三联治疗。年欧洲共识对这类患者推荐了联合抗栓方案,起始需要三联抗栓(尽量缩短时间),时程取决于卒中及出血风险、病变严重程度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优于华法林,推荐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PCI治疗后1年,可口服抗凝药单药治疗,不建议加用阿司匹林。此外不建议在各种NOAC之间转换。

2.楚英杰: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策略


  众所周知,房颤与心衰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医院楚英杰教授为参会医生讲解了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无论心衰和房颤孰因孰果,导管消融治疗有可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逆转病情,改善预后。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把持续性房颤变为阵发性房颤,把药物不易维持的房颤变为药物易于维持的房颤,控制住心衰进展。年ESC房颤管理指南指出,与胺碘酮治疗相比,导管消融可明显降低心衰患者房颤的复发,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后左室收缩功能可以恢复。

3.李松南:解读年ACC/AHA/HRS房颤管理指南


  年ACC/AHA/HRS更新了房颤管理指南,在本次会议上,首都医科医院李松南教授为大家提纲挈领地解读了该新版指南的一些重点内容。


  新版指南中,房颤抗凝治疗优先推荐NOAC,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若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或需要紧急手术,推荐依达赛珠单抗逆转达比加群的效果。对于卒中高风险、长期抗凝存在禁忌的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指南给出了IIb类推荐,与ESC指南相似。对于房颤的监测,指南建议,在植入心脏电子装置的患者中,记录到心房高频心律失常事件,要积极进一步评估以指导治疗决策。此外,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房颤患者,建议减重并控制危险因素。

4.李松南:房颤导管消融新进展


  房颤的治疗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以抗凝、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为主要推动,房颤论文最近8年显著超过心梗。李松南教授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回顾总结了房颤导管消融的新进展。


  AI指数等消融技术的改进应用使治疗的安全性与培训效率提升,例如,AI指导导管消融可提高成功率。高密度标测、新温度感知导管、短时间高功率消融、心腔内超声(ICE)、心内膜心外膜标测、可视激光球囊、脉冲电场消融等,这些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可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甚至开创导管消融的新时代。

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

1.马长生:安全倍增和培训效率倍增


  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通过远程连线的形式与现场互动,并发表了专题讲座。他指出,导管消融治疗在我国正快速增长,能否成为合格术者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并发症,提高技术操作安全性。


  年中国心律学会提出了"心随律动、安全倍增"理念,目标是在5年内将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降低一半以上。其实现途径包括建立完备的更高标准的技术操作规范,建立高效的互联网培训支持平台,建立安全性质量评估体系,建立流动开胸工作站等。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为术者培养和临床质量提升提供了充分支持。随着AI等导管消融技术的改进,使安全性和培训效率得到提升,推动着消融标准化和疗效均质化。

2.常栋:无射线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


  厦门医院常栋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房颤导管消融主要依赖于解剖精准定位和其电位识别,而二维X线、三维成像对部分区域,特别是心内膜结构定位不清,操作费时费力。成功的标测和消融取决于导管准确而稳定地贴靠病变区域,三维电解剖、超声技术结合/融合可能实现优势互补。


  常栋教授通过典型病例,为大家讲解了无X线、无ICE指导的房颤导管消融操作,以及ICE指导、CT融合影像下的标测与消融过程。可以说,三维与ICE融合有助于简化术中心脏建模,准确显示特殊结构,如乳头肌等,指导导管准确稳定贴靠,安全可靠。影像结合/融合技术使心电生理操作进入3.5维时代!

3.李绍龙:新技术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


  理想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要求操作安全、疗效好,并且"简单好用"。在本次会议上,昆明医院李绍龙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新技术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优选技术方案。


  该优选技术方案的核心要点在于:使用Pentaray导管对左房进行高密度标测、快速解剖建模,使用ST压力导管在VisiTag技术指导下量化消融,使用AI作为额外的损伤深度评估指标,进行消融管理,以达到更高的成功率、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操作体验。

4.廖祁伟: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证


  导管消融作为房颤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对于它的适应证,昆明医院廖祁伟教授根据现有临床研究及国内外指南共识,为大家做了讲解。


  国内外指南已经提出,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选择,即患者可不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即直接接受导管消融。对于合并心衰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作为一线推荐。自年我国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开展以来,年已达例,预计房颤导管消融将进入"室上速"时代。

5.周旭:房间隔穿刺方法


  作为房颤导管消融术中的重要一环,房间隔穿刺技术难度较大,历来受到术者的重视。在本次大会上,昆明医院周旭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房间隔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械准备、穿刺点定位与穿刺技巧,以及鞘管在左心房内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房颤抗凝治疗

1.胡宏德:我国房颤抗凝的现状和挑战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重要方法。医院胡宏德教授指出,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远低于其他国家,NOAC的使用比例更低,临床抗凝面临更大挑战。NOAC在高质量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亚洲房颤患者,达比加群显著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且心梗发生率有下降趋势,同时显著降低总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具有更佳的获益-风险比,可作为亚洲房颤患者优先推荐的NOAC。

2.李绍龙:房颤抗凝3.0时代


  维生素K拮抗剂(VKA)作为第一代口服抗凝药,为血栓栓塞事件提供了必要保护。但鉴于华法林本身的诸多局限性,NOAC解决了传统治疗药物的很多问题,使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发生了变革。


  李绍龙教授在讲座中称,NOAC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华法林更佳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在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方面,NOAC降低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大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随着NOAC特异性逆转剂的成功研发,依达赛珠单抗(Idarucizumab)已在我国获批,达比加群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特异性逆转剂的NOAC,在特定紧急情况下可快速逆转达比加群的作用,标志着抗凝治疗进入3.0时代。

3.刘屹: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策略


  导管消融已成为症状性房颤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但也带来并发症的风险,围术期血栓风险增加,围术期予以患者充分的抗凝治疗是导管消融安全的有力保障,必不可少。


  昆明医院刘屹教授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策略的讲座中称,RE-CIRCUIT研究和ABRIDGE-J研究为房颤导管消融患者使用NOAC提供循证证据,指南推荐围术期不间断使用以达比加群为代表的NOAC。更重要的是,特异性逆转剂为房颤抗凝治疗提供双重保障,为急诊手术或紧急操作争取宝贵时间。

四.新技术下的房颤管理

1.何臣德:NOAC从作用机理到临床应用


  昆明医院何臣德教授为大家系统讲解了NOAC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指南推荐及出血并发症管理的要点。华法林属多靶点作用,NOAC单靶点作用,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抗凝。在临床应用NOAC时,要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结合循证证据,个体化给药;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与剂量,重视使用期间的监护,注意不同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并定期随访,提高抗凝治疗率和达标率。

2.张小勇:精准化建模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长期成功率,然而在治疗中,存在导管到位难、建模和标测难、消融不透壁等技术难题。昆明医院张小勇教授在讲座中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术中图片,为大家讲解了新型PentaRay导管用于精准建模的诸多优点,包括柔软分支,简单安全,缩短学习曲线;流畅高效建模,真实构建前庭,提高隔离率;结合高精密度电压标测,助力远期成功率。

3.和泽源: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房颤患者管理心得


  毫无疑问,房颤患者管理的"主战场"在基层,但医院对房颤患者的管理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在本次会议上,云南省玉龙医院和泽源医生作为特邀讲者,和大家分享了医院房颤患者管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他认为,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指导、卫生院康复的三级联动下,医院作为房颤规范化管理的"主战场",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房颤的认知,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房颤的知晓率、治疗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改善预后,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此外,有条件的医院在做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窦律维持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医院的指导下开展包括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等在内的治疗技术。

4.桑东丽:医院房颤患者管理要点


  作为社区医生的代表,昆明市大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桑东丽医生为大家分享了医院房颤患者的管理要点。医院对房颤患者采取分级随访管理模式,即低危人群在社区管理,需微创或手术治医院管理,医院与基地医院建立相互转诊机制。


  社区随访管理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干预、合并疾病管理等方面,如指导患者改变或消除其他危险因素,降压控糖、控制OSAS,并定期复查,进行INR、肝肾功能监测等,随访患者就诊和用药情况,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填写随访表等。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高红果┆制版田新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房颤专项能力医院站抓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