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犯错误,除了圣人和傻子。口腔种植发展至今,已从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迎面而来。但对于临床中的失败病例,如何去总结和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在汤春波主任委员精心策划下,江苏省口腔种植专委会组织了一次精彩的失败病例分析,来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口腔医生提供了六例种植失败病例,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12位点评专家对不同失败病例进行了精准指导和点评,现场通过爱牙网向全国直播。本次失败病例研讨虽是亡羊补牢,但对年轻医师避免重蹈覆辙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简要纪实如下:
1,一例上颌窦外提升后牙区种植修复汇报。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合并黏膜穿孔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效果。术中发现患者黏膜薄,行黏膜穿孔修补术,窦内未植骨,同期植入植体。一年内发现上颌窦内成骨,但修复体戴入时未完全就位。一年后其中一颗植体颈部大量骨吸收,截去悬臂,一年半后另一颗植体折断。重新植入两颗植体,悬臂减径,被动就位,修复体佩戴半年效果良好。失败原因分析,一个修复体未能被动就位。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另外由于手术时上颌窦穿孔,患者口腔卫生差,最终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而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导致种植体折断。
专家建议:在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时,涉及到上颌窦提升及骨增量,要注意手术时对技术掌握,上颌窦提升是一类复杂的手术,如果出现上颌窦膜破裂,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要注意避免感染。修复时对后牙的咬合调整,以及悬臂梁的长度设计,都与种植体长期的稳定性有关。此外,不能忽略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口腔卫生。
2,下颌骨缺损单层腓骨重建后种植修复二例分析。该例患者在腓骨肌瓣上进行种植咬合重建,但发生了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症,以及钛板折断。究其原因与软组织厚度及动度过大有关,患者口腔卫生不佳,没有角化龈等原因有关。
专家建议:颌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是世界性难题,但软组织的处理和咬合高度的确定,特别是双层腓骨瓣移植,增加骨块高度,减少頜间距离高度,此外,高度重视这类患者的口腔卫生是长期稳定性的基础。在缺损修复时,要考虑移植区的软组织处理,过厚的软组织以及缺乏角化龈,是这类患者的共同特点。咀嚼粘膜的重建减少了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延长植体的使用寿命。
另外,因为腓骨肌瓣是管状骨,即使有双皮质固定,但因为是管状骨,一部分种植体缺乏骨结合,因此,这类患者并不适合即刻修复,甚至也不必即刻种植。要充分运用数字化导航技术,来进行腓骨肌瓣的种植。上部结构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考虑合力的分布问题,上部结构应采用树脂材料,避免硬度过大的上部修复。同时注意合力的合理均匀分布。
3,上颌前牙区“倒凹型”骨缺损的不同种植方案制定的初步临床研究。根据唇舌向“倒凹底部”牙槽嵴宽度对上颌前牙区水平向骨缺损进行分类,I类为“倒凹底部”4mm,II类为3-4mm,III类为3mm;I类行常规一期种植体植入,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II类行牙槽嵴顶劈开术后植入种植体,同期GBR;III类行局部骨块再植伴种植体植入,同期GBR。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行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价种植体冠1/3、中1/3、根1/3的唇侧皮质骨厚度及水平向牙槽骨宽度的改变。
专家建议:不同骨缺损的骨增量效果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特别是边缘骨吸收程度,对长期骨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观察指标。此外骨增量后美学修复也是临床医师的追求目标。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