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耳鼻喉头痛科普系列七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TUhjnbcbe - 2021/2/7 1:45:00

今天讲的是引起头痛的另一个原因——鼻源性颅内并发症,它是一组由鼻部疾病一起的颅内并发症,如鼻源性硬膜外脓肿、鼻源性脑膜炎、鼻源性脑脓肿及鼻源性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就是均有鼻部原发病史,在此基础上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疾病病因

鼻和鼻窦颅底密切的解剖学关系亦是鼻源性颅内并发症的基础:

(1)鼻腔顶壁(筛板)、筛窦顶壁和额窦后壁均是前颅底结构,这些结构有时先天缺损,致鼻和鼻窦粘膜与硬脑膜相贴。

(2)额窦粘膜静脉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静脉相通,额骨板障静脉汇入上矢状窦,蝶骨板障静脉汇入海绵窦。

(3)嗅神经鞘膜与硬脑膜相延续,鞘膜下间隙与硬脑膜下间隙存在潜在交通。因此,鼻腔和鼻窦感染可经上述解剖学联系进入颅内。机体免疫力降低,鼻腔或鼻窦炎症引流不畅以及鼻与鼻窦外伤、手术损伤或异物,是鼻腔或鼻窦感染发生颅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中以额窦和筛窦引起者居首,蝶窦引起者居首,蝶窦引起者次上,上颌窦引起者少见。

疾病描述

按鼻源性感染途径和病情程度的不同,引起的颅内并发症可以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应注意可能有2—3种并发症同时发生,如急性额窦炎可同时引起骨髓炎、骨膜下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和脑脓肿、眶骨膜下脓肿和眶内感染等。

发病机制:

①危险三角区域(鼻梁根部至两侧口角)静脉回流至颅内与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当肌肉收缩时,血液可以逆流,故鼻部疖肿时如擅自挤压,即可破坏包裹炎症的结缔组织网,使细菌及*素蔓延至颅内。

②鼻腔、额窦、筛窦与颅脑之间仅间隔菲薄骨板,有时呈先天性缺损,故鼻部外伤时可有脑脊液鼻漏,使鼻腔与颅腔相通,感染可逆行进入颅内。而鼻部炎症时,若炎症迁延不愈,可导致颅骨骨髓炎,向内引起硬膜外脓肿,继续进展侵及深部时可引起脑膜炎。

③嗅神经穿过筛板进入鼻腔,其神经鞘是硬脑膜的延续,故鼻腔炎症可经嗅神经鞘下间隙传入颅内,引起颅内并发症。

治疗

1、治疗鼻源性海绵窦血栓静脉炎时,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联合应用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当出现颅内高压时,需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避免脑疝形成。对脑脓肿和硬膜外脓肿,除及时应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外,脓肿切开、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解除颅内并发症的同时,还需处理鼻部原发疾病,如鼻骨骨折、鼻窦炎等。鼻源性颅内并发症病情复杂,有时需多学科协作才能做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鼻源性颅内并发症属于临床危急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应及时发现和治疗。

供稿:耳鼻喉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耳鼻喉头痛科普系列七鼻源性颅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