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彩回顾华东肺癌免疫云论坛
TUhjnbcbe - 2021/1/30 10:24:00
白癜风咨询网         http://health.zgny.com.cn/c/c27/

肺癌治疗历经探索,从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的化疗到靶向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仍不理想。-年,日本科学家HonjoTasuku和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先后发现T细胞表面免疫检查点PD-1抑制T细胞增殖的PD-1配体,并开始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探索。年《科学》杂志将免疫疗法评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PD-1抗体也成为攻克癌症的人类历史中划时代的一座超级里程碑。由杭州东方临床肿瘤肿瘤研究中心(ECCO)主办的华东肺癌免疫云论坛如期举行。此次会议由医院葛棣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胡洁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浙江大医院王一青教授、医院王健教授2位大咖相继进行免疫治疗肺癌病例分享,并邀请到医院侯英勇教授、医院丁建勇教授、海*医院董宇超教授进行会后讨论,为您带来最前沿的医疗资讯。

讲题1:胸外科新辅助免疫治疗临床实践及体会

讲者:浙江大医院,王一青教授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肺癌的临床治疗现状,研究报道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疾病临床分期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早期NSCLC5年生存率的最大障碍。由于可切除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不理想,围手术期治疗是改善早期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治疗选择,但是围手术期化疗治疗仅可改善5%的NSCLC5年OS率。而辅助和新辅助靶向治疗为手术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获益人群有所局限。抗VEGF类药物在NSCLC围手术期治疗中没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关于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显示Ⅰ期NSCLC肿瘤组织已存在免疫抑制微环境,分期越晚,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越复杂。动物实验结论显示与辅助治疗相比,免疫新辅助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减少肺转移。最后,王教授介绍了目前关于早期肺癌的几项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并指出新辅助治疗的优势和劣势。

NSCLC5年生存率与疾病临床分期的关系围手术期化疗与对照组生存期对比靶向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生存期对比免疫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生存期对比

CASE1

患者,男,49岁。

9年前(年),因痰中带血至我院就诊,CT及支气管镜提示右中间支气管占位,活检提示鳞癌。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右中下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理:中央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大小3.3*1.6cm,上、下切缘阴性。第2,4组,3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组淋巴结均阴性。分期:T2aN0M0。

术后行NP方案化疗4个周期。

之后一直定期随访,3年后失访。

.10患者至外院复查,发现左下肺近肺门处异常,后至我院进一步复查。

CT提示左下肺背段近肺门处软组织密度影,背段支气管截断,4L组淋巴结肿大。

.10CT检查支气管镜示:左下肺背段支气管开口新生物,背段一亚支闭塞。活检提示:鳞状细胞癌。支气管镜检查复发转移?新发?下一步治疗选择:手术?(左下叶切?左下背段切除?)同步放化疗?(PACIFIC模式?)新辅助治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予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PD-1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2个周期后复查CT及气管镜。CT示:原左下肺病灶未显影,4L组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CT检查支气管镜示:左下肺背段开口黏膜略充血粗糙,未见明显占位,灌洗刷检均未见肿瘤细胞。治疗前后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行左下肺背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下肺背段标本,支气管黏膜慢性炎,未见恶性肿瘤证据,支气管切缘阴性。第4L组,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第9组,第11组,第12组,第13组淋巴结均阴性。术后继续予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两个疗程,然后建议维持性免疫治疗一年。

CASE2

患者,男,54岁,因体检发现左肺占位半月余入院。

胸部CT提示左上肺占位,侵犯胸壁可能。

胸部CT检查PET-CT提示:左肺上叶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紧贴胸膜,FDG代谢明显增高,结合临床及病理符合肺癌表现,不除外胸膜受累可能;纵隔(4L、5区)及左肺门稍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结转移可能,余纵隔及右肺门多发小淋巴结FDG代谢略增高,请密切随访;右肾上腺结合部结节影,FDG代谢增高,考虑转移;余全身(包括脑)PET显像未见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灶。右侧颈部及纵隔内散在少许气体影,与支气管未见明显连通;肝脾稍大。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腺癌。基因检测提示驱动基因均阴性,PD-L1阴性。予以培美曲塞+卡铂+PD-1单抗治疗两周期后复查CT:原发灶明显缩小。CT检查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送检左上肺切除标本,肺膜下见一灰黑质实区2.6*1.6*2.7cm。镜示:结节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胶原化,大量炎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增生,部分上皮不典型增生,支气管切缘阴性,自检支气管旁淋巴结1枚未见肿瘤。(左上肺结节)慢性炎伴纤维化及淋巴组织活跃增生。送检(4L组)淋巴结2枚,(5、6组)淋巴结3枚,(7组)淋巴结1枚,(8、9组)淋巴结1枚,(10组)淋巴结4枚,(11组)淋巴结2枚,(12组)淋巴结3枚,(13组)淋巴结2枚,(14组)淋巴结1枚均未见癌转移。术后予以继续原方案治疗两周期后复查PET-CT:左肺上叶肺癌术后及化疗后:左肺上叶切除术后改变,术区少许索条影,未见明显FDG代谢增高,建议随访;右侧肾上腺外形无殊,未见FDG代谢增高灶,对比.11.29术前PET-CT,右侧肾上腺病灶消失,建议继续密切随访;食管下段及胃壁走行条状FDG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可能,建议随访;余全身(包括脑)PET显像未见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灶。双侧筛窦及右侧上颌窦少许慢性炎症;右肺散在多发增殖钙化灶;双侧后胸膜略增厚;胆囊结石;椎体退变。

CASE3

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半月余入院。

胸部CT提示右上肺占位,纵膈淋巴结多发肿大融合,压迫上腔静脉。

胸部CT检查行EBUS-TBNA,病理提示:腺癌。基因检测提示驱动基因均阴性,PD-L1阴性。予以培美曲塞+卡铂+PD-1单抗治疗4周期。复查CT:淋巴结明显缩小,原发灶缩小,评估CR。治疗过程影像学检查

讲题2:晚期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经验分享

讲者:医院,王健教授

基本情况

患者,男,61岁。

.11出现乏力伴咽喉部不适,无胸闷胸痛咳嗽气急。

.01.23胸部CT:右肺上叶见片状影,肺癌不除外,右肺及纵膈淋巴结转移。

.01.24PET-CT示:右肺上叶近肺门处软组织灶,FDG代谢增高,右肺门及纵膈多发淋巴结转移,右肺多发转移,右侧胸腔积液伴部分肺不张。

.01.25头颅MRI:松果区占位,考虑转移。

.01.25右肺穿刺病理:低分化腺癌ALK(-)EGFR(-)。

胸部CT检查PET-CT检查诊疗经过.02.08、03.07AP两疗程(培美曲塞mgd1,DDP40mgd1-3)疗效评价SD。.04.01MRI示松果区占位较前增大,考虑转移。患者岀现视物模糊。MR检查.04.08γ刀:中心剂量33.3Gy,周边剂量17Gy,视力模糊缓解。.04.14AP+恩度(d1-14)两疗程。.05.26影像学检查.05月底病情进展,气急、纳差。PS2分。.05.31PD-1/PD-L1检测。驱动基因检测均为野生型,PDL1-TPS检测高表达。.06.22开始PD-1治疗mg(纳武利尤单抗)q2w。治疗过程影像学检查.10.26PET-CT提示病情进展。PET/CT检查.01.20-.01.13TOMO治疗:右肺病灶50Gy/25FX。TOMO治疗放疗后疗效评估,同时继续PD-1(纳武利尤单抗)治疗。.02-.05复查CT:肺不张明显扩张,肿块明显缩小。CT检查.07.06PET-CT提示后下纵隔淋巴结转移。PET-CT检查.07.23-.08.29TOMO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灶DT56Gy/28FX。TOMO治疗同时继续PD-1(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放疗后一个半月疗效评估,肿块明显退缩。同时继续PD-1(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影像学检查患者持续使用PD-1mg(纳武利尤单抗)q2W。腰背部不适,.12.03腹部CT:右侧肾上腺转移可能大。腹部CT检查.12.27复查CT:右侧肾上腺转移灶明显变大。腹部CT检查.01.06白蛋白结合紫杉醇d1、d8+卡铂d1+纳武利尤单抗1疗程。1周期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带状疱疹。.03.08减量白蛋白结合紫杉醇d1、d8+卡铂d1+纳武利尤单抗2疗程。出现Ⅱ度骨髓抑制。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病灶明显缩小。影像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09出现肠系膜脂膜炎,风湿免疫科给与对应治疗。后复查病情稳定。

总结

会议最后,葛棣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本次会议系统介绍了免疫治疗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在NSCLC中的应用,并指出在新辅助治疗中如果采用化疗和免疫治疗联用,则不需要进行PD1/PD-L1的检测,只要患者没有相关的禁忌症,便可以达到良好的肿瘤降期的目的。感谢各位专家进行的深入讲解和精彩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回顾华东肺癌免疫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