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民国名医鼻渊医案
TUhjnbcbe - 2020/12/22 18:32:00

鼻渊施今墨医案

游某,男,45岁。

头常晕痛,鼻塞,涕多脓稠有异味,嗅觉不敏,已有年余之久,眠食二便均正常。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鼻为肺之窍,肺气流通,鼻始为用。肺胃积热,郁蒸上腾于鼻,以致浊涕如渊,窒塞不通,嗅觉不敏。

治法:辛通清热为主。

方药:

辛夷花6克,香白芷5克,南薄荷5克,杭菊花10克,酒川芎5克,明藥本5克,北细辛2克,酒生地10克,青连翘10克,节菖蒲5克,酒条芩10克,炒防风5克。二诊:服药五剂,浊涕渐减,异味亦轻,鼻塞基本通畅,嗅觉稍好,效不更方,嘱将原方多服至愈为度。(《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丁甘仁医案

阴虚肝胆火升,风燥外乘,鼻渊腥涕,内热口干,拟育阴清泄。

京元参钱半,甘菊花三钱,苍耳子钱半,生石决五钱,净蝉蜕八分,薄荷叶八分,生甘草六分,天花粉三钱,夏枯花钱半,苦桔梗一钱,冬桑叶三钱,陈辛夷八分,川象贝各二钱,活芦根一尺。

另用陈辛夷八分、苍耳子一钱半、炒薄荷八分、青葱管一钱半,煎汤薰鼻。

水亏不能涵木,肝阳上升,清空逼脑液而下流,鼻渊腥涕,头胀眩晕,心悸少寐,脉象弦小而数,舌光绛,宜育阴潜阳而安心神。

川石斛二钱,明天冬二钱,大生地三钱,花龙骨三钱,左牡蛎四钱,酸枣仁三钱,朱茯神三钱,天花粉三钱,肥知母钱半,灵磁石三钱,夏枯花钱半,金器一具,琥珀多寐丸钱半(吞服)。(《丁甘仁医案续编》)。

*一峰医案

王某,男,49岁。

经常头痛,鼻塞流清涕,气味臭秽,每日须更换手帕数块。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近增咳呛气急,两胁引痛。

辨证:新邪外袭,痰热内蒸。

治法:疏散风邪,化痰泄热。

方药:

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土藿香10克,辛*6克,苍耳子10克,炒白芷5克,制半夏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桔梗5克,茯苓12克,杏仁9克,焦芩10克。

另用鼻渊散塞鼻。

鼻渊散处方(*氏经验方)。

土藿香15克,苍耳子15克,青木香15克,鱼脑石15克,辛荑15克,鹅不食草9克。

共研细末塞鼻用。

二诊:经内服煎剂,外搐鼻渊散后,头痛鼻塞较松,每日仅换手帕一块,咳喘胁痛消失。再循前方加减,拟以疏风利窍,清化痰热。

细辛1.2克,荆芥6克,防风6克,苍耳子9克,辛荑6克,炒白芷3克,制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薄荷3克,焦芩9克,竹茹9克,白蒺藜9克。

服药3剂后,诸症减轻。原方续进3剂,头脑清醒,鼻通神宁,浊涕全无,病得痊愈。迄今数年未见复发。(《*一峰医案医话集》)。

章次公医案

唐某,男。

外观是中风质,面色潮红而偏头痛;此番外感侵袭,其痛益甚,大便难。涕有腥味,表示风热上冲。

桑叶9克,天麻9克,草决明12克,白芷6克,连翘9克,菊花9克,蒺藜9克,充蔚子12克,秦艽9克,紫背浮萍6克,木贼草9克。

另:清肝保脑丸90克,每服9克,一日两次。(《章次公医案》)。

陆观虎医案

病者:梅某,女,41岁。

辨证:鼻症(鼻漏)。

病因:湿痰郁热上蒸。

症候:鼻漏,后颈作痛,咽喉不利,月水经久未至,便燥。脉细数。舌质红、苔浮*。

治法:清热降火,渗湿化痰。

方药:

前胡6克,白前6克,大贝母6克,瓜蒌皮仁各12克,炙百部6克,炙兜铃6克,焦苡米9克,冬瓜子9克,生枇杷叶6克,射干6克,橄榄核9克。

方解:前胡、白前降气化痰止咳。大贝母润心肺清痰。全瓜蒌利气润肺,清火。兜铃清肺热,降肺气。面部润肺止咳。焦苡米健脾渗湿,以化痰热。冬瓜子、枇杷叶清肺热,化痰郁。射干、橄榄核清热解*,利咽候化痰结。

病者:潘某,男,28岁。

辨证:鼻病(鼻渊)。

病因:风寒化热上蒸。

症候:鼻塞、流*白色涕半年。头晕痛,眉棱痛,便燥。脉细弦。舌质红、苔薄*。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

连翘9克,大贝母9克,丝瓜络9克,生甘草3克,荷叶一角,净银花6克,薄公英9克,杭甘菊9克,紫花地丁9克,白藁本6克,全瓜蒌9克,净辛夷3克,炒赤芍6克。方解:连翘、净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消肿。大贝母、炒赤芍凉血散结化瘀。丝瓜络通筋活络。荷叶升清降浊。杭甘菊散风清热明目。全瓜蒌润燥宽胸利便。白藁本、净辛*散风通窍,以治鼻渊、鼻塞、流涕。

二诊:

症候:鼻塞涕多,头晕痛减,眉棱仍痛,夜眠不安,大便已下。脉细。舌质红,苔微*。

方药:前方去大贝母、炒赤芍、全瓜蒌、荷叶,加路路通1个、白蒺藜9克、夜交藤12克、合欢花9克。

方解:白蒺藜散风清热。.夜交藤、合欢花养血安神,活血止痛。路路通除湿舒络。三诊:

症候:流涕仍多,头晕痛渐轻,眉棱痛减,夜眠见安。脉细。舌质红,苔微*。方药:原方去生甘草,加夏枯草3克,清热散结。

四诊:

症候:流涕已减,头痛,眉棱痛大减,耳鸣,夜眠梦多。脉细弦,舌红有刺。

方药:原方去丝瓜络、路路通、夏枯草、合欢皮,加朱茯神9克、苍耳子6克、净蝉衣3克、石决明9克。

五诊:

症候:涕中带血,头痛,眉棱痛均止,夜眠已安,耳鸣已止。脉细。舌红有刺。

方药:原方去藁本、辛荑,加丹皮6克、栀子5克。(《陆观虎医案》)。

杨作棋医案

某某某,女,成,年夏初诊。

近四、五年来,因鼻塞时流脓涕,声音异常,不便唱歌,曾医院治疗,诊为慢性上颌窦炎。先后穿刺冲洗过20多次。来诊时,涕呈脓性,每隔二、三天,即从一侧或双侧鼻腔内擤出状如两端被剪掉的花生外壳,长约半寸余,粗似小指的管状*色脓性腥臭鼻涕干痂,外粘内干,有时带血,鼻塞,说话声音俨如重感冒之状,因久不愈,现已改业不能作演员。常感头部闷闷不清,喜凉恶热,热则昏昏欲睡。苔薄*,舌边尖红,脉浮弦而数。

辨证:内火上炎,肺心之热尤甚。

治法:宗“高者抑之”法,予清火滋阴,兼以排脓之剂。

方药:

生地18克,丹皮12克,赤芍9克,*芩9克,白茅根21克,银花18克,连翘18克,桔梗12克,桑白皮18克,苍耳子9克,灯芯1.5克,竹叶9克,川连3克。

4剂。

复诊:脓涕大减,原方去苍耳子,加苡仁30.克,再给4剂。

三诊:管状脓涕干痂已无,涕变白色,但质仍粘,已无腥臭味。原方仍去苍耳子,再去川连,仍加苡仁30克,再加山栀9克,嘱服4剂。

四诊:涕清,量亦很少,除头部仍有闷感外,余证基本消失。嘱再取4剂,两日煎服一剂,共服八天。药后数月,未复犯。(《临证录》)。

周岐来医案

林彦四郎,年十五岁。

禀质甚弱,面*体瘦,脉虚,胃火上蒸,疳蚀牙落,口气甚臭,胃脘时痛。素有脑漏,鼻塞不通,气从口出,寝食之时气闷甚苦。经曰: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嗌。口与鼻虽若有殊,然阳明之脉络脑,而鼻之浊涕壅滞,莫非地气之湿热上腾,以致天气之佛郁不利也。治宜以清胃火为君,开肺气为佐,而体弱脉虚之子又不可以苦寒者伤其胃气,惟辛甘以清阳明之经,不用浊阴以泻阳明之腑。先以葛根汤加甘桔散其久郁之火,经所谓“火郁发之”之义也。四剂而疳淡臭减,继以竹叶石膏汤加花粉、甘桔,以消在腑之热,取其甘寒胜热不致伤胃也。二剂而口臭消,即以泻白散加细辛、川芎、薄荷、甘菊,五剂而鼻气通,脑亦愈。继以六味地*丸调养之,以先天不足故也。(《其慎集》)。

韩懋医案

一士人患鼻渊,脉疾而数,此有内热。遂以*鱼脑(即石首鱼,头申二决是也)取二三十枚,煅过存性为末,先以一二分吹入鼻中,以五分酒下,不数服而愈,更不复发。古方鼻渊,即今之脑漏是也。当别寒热二症,若涕臭者,属热,宜用清凉之药散之;若涕清不臭觉腥者,属虚寒,宜温和之剂补之,当审此理。(《酉阳杂俎》)。

何其伟医案

久患鼻渊,阴虚头晕。年高不能全愈。

生地,阿胶,石决明,料豆皮,麦冬,生首乌,女贞,甘菊花,冬桑叶,橘红。(《山草堂医案》)。

王九峰医案

脑为髓海人鼻为肺窍,脑渗为涕歹胆移热于脑,则辛頻鼻渊。每交秋令,鼻流腥涕。不闻香臭厂肺有伏风,延今七载,难于奏捷。

孩儿参,苍耳子,辛夷,杏仁,菊花,白蒺藜,地骨皮,*芩,桑皮,甘草。

《经》以胆移热于脑,则辛類鼻渊。胆为甲木,脑为髓海,鼻为肺窍。素本酒体,肥甘过度,或为外感所乘,甲木之火,由寒抑郁,致生湿热,上熏于顶,津液溶溢而下,腥涕常流,为鼻渊之候,有似比之天暑,湿蒸热乃能雨歹此之类也。源源不竭,髓海空虚,气随津去,转热为寒,亦犹雨后炎威自却,匝地清阴,而阳虚眩晕等症,所由生也。早宜调治,久则液道不能扃固,甚难为力也。

苍耳子,辛夷,薄荷,川芎,白芷,蒺藜,防风根,甘草。(《王九峰医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名医鼻渊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