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vestibularsyndrome,AVS)是一组以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头晕或不稳为主要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通常有进行性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单时相持续一定时间的特点。可以AVS形式出现的疾病主要有:前庭神经(元)炎、急性迷路炎、损伤性前庭性疾病、脱髓鞘疾病以及卒中所引起的中枢或外周前庭系统结构损害。AVS的常见病因以前庭周围性疾病为主,但卒中引起的急性眩晕后果最为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并优先识别。
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炎又名前庭神经元炎,是不伴听力下降且持续数日的急性眩晕。可能与病*感染前庭神经节后导致前庭神经受损有关,常伴有自发性眼震、躯体向患侧倾倒,持续数日后逐渐好转。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同侧前庭终器功能常受损严重,症状不会在同侧耳复发,其复发可出现于对侧耳,但发生率2%。诊疗要点如下。
1、前庭神经(元)炎发作时无听力下降,要注意和中枢性病变鉴别。注意患者的意识、有无中枢性眼震、共济失调、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其它颅神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由于甩头试验阳性率低、冷热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因此不能仅根据单个检查结果判断中枢或外周病损,而应该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系列检查,才能准确鉴别。
2、前庭神经(元)炎的眩晕为外周前庭受损,发病12h后,任何体位仍可观察到相同方向的水平或水平扭转性自发性眼震。眼震方向不随注视方向改变,存在固视抑制。眩晕有自限性,随时间推移,眩晕逐渐减轻。
3、诊断时应明确听力是否下降,需要进行听力检测。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可提示发病的侧别;急性期的自发性眼震、躯体倾倒方向也可提示发病的侧别。冷热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可作为定侧手段,同时可帮助定位,多数患者累及前庭上神经或前庭下神经,或前庭上、下神经同时受累。
4、尽量不用镇静药物,若使用应严格限制在72h内。若无禁忌,应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文简称激素)。尽早开始前庭康复训练,即使在卧床时也可以进行翻身及各种改变头位的活动,前庭康复训练在时间、难度、速度等方面应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
5、应注意可伴发和继发耳石症。如果在持续性眩晕明显好转之后出现由特定头位诱发,并与原来症状不同且持续时间短暂的眩晕,应考虑出现异位的耳石,应该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确诊,耳石复位后眩晕和特定的眼震随之消失。
6、应注意与前庭性偏头痛相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会有持续数日的眩晕,需要与本病鉴别。前庭神经(元)炎的眩晕持续时间常超过72h,静止状态时也存在外周性眼震;而前庭性偏头痛的眩晕常由动作诱发,呈间歇反复发作,且眼震难以用外周性病变解释。
7、如果临床定位诊断患者存在单侧前庭功能受损时,注意需要结合患者的发病情况、基础疾病及临床特点等进一步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要简单地认为单侧前庭功能低下等同于前庭神经(元)炎。
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或脑出血
后循环供血区包括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的脑干、小脑、枕叶和部分颞叶。根据缺血和/或出血病变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结构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和平衡障碍,以及典型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视野缺损、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霍纳综合征、交叉性或偏身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体征。当患者急性起病,存在上述典型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时,结合病史和体征,可临床定位诊断于后循环供血区病变。进一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MRI,明确后循环供血区域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治疗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和《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诊疗要点如下。
1、在急性眩晕的诊断过程中,一方面应以优先检出急性后循环卒中所致的恶性眩晕为首要原则,此诊疗思路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以头晕和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为周围性前庭疾病。头晕和眩晕是后循环梗死的常见症状,但后循环梗死不是头晕或眩晕的主要原因。应避免过度泛化后循环缺血的概念,对于表现为头晕或眩晕的患者,仅凭头颅CT检查显示几个点状陈旧性梗死灶就诊断后循环缺血是不恰当的,要注重临床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2、少数后循环梗死患者由于存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可能在发病初期有过眩晕或头晕发作,很少有反复或持续孤立性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超过6周,而无典型症状体征的后循环梗死病例。因此,应注意既往眩晕或头晕病史及相关疾病史的询问。此外,对于年龄较大、伴多重血管危险因素、眩晕呈持续性不缓解的患者,应重视床旁体格检查,检查有无凝视性眼震方向变化、眼球运动异常(如扫视或跟踪异常)、听力下降或严重的姿势不稳等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急诊完善头颅MRI[尤其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如在溶栓时间窗内可启动急诊溶栓治疗。
3、以头晕或眩晕为唯一表现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或出血很少见,病变可能局限于第8对脑神经在脑桥延髓交界处根部、前庭神经核、舌下前核、延髓背外侧、第4脑室背外侧、小脑绒球及绒球旁叶、小脑舌叶小结叶、岛叶皮质等较小病灶,也可能为小脑下部的较大面积病灶,由于临床症状酷似前庭神经(元)炎,很容易误诊或延误治疗。此类卒中事件即使患者恢复良好,也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做好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防止卒中进展或复发。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伴眩晕是急性眩晕的常见类型。眩晕可发生于耳聋之前,耳聋同时或耳聋之后,眩晕发作和耳聋发生的时间相差不超过24h。突发性聋伴发的眩晕程度常较重,持续数日后逐渐好转。诊疗要点如下。
1、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有时因眩晕较重,患者会忽视听力下降,临床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的听力情况和有无耳鸣,如有突发的听力下降,需及时进行听力检查并随访,治疗听力下降是首要而且是紧急而迫切的任务。
2、本病的眩晕为外周前庭受损,典型的眼震为水平扭转性,眼震方向不随注视方向改变,存在固视抑制。眩晕有自限性,随时间推移眩晕逐渐减轻。镇静药物尽量不用,若使用应严格限制在72h内。鼓励患者尽早开始前庭康复训练,即使在卧床时,也可以翻身以及进行各种改变头位的活动。前庭康复训练应在时间、难度、速度等方面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3、伴眩晕的突发性聋要注意与后循环梗死鉴别。对伴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要注意中枢受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