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费”建成都江堰新聚源中学
新聚源中学占地80亩,面积是原来的4倍。校园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及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排球场。
崭新舒适的塑胶操场、便利快捷的无障碍通道、现代化的教室电子白板这就是四川都江堰新聚源中学。它受7034万元特殊*费援建,新的名字是七一聚源中学。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校来参观后,都觉得一些硬件设施还不如我们。不过,校长陈钢也坦承,硬件太好,令他压力很大。
新聚源中学占地80亩,面积是原来的4倍。各类用房总建筑面积达25500平方米,校园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及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排球场,并配有先进的校园广播、电视、络系统,教师电子备课中心、语音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这所全日制寄宿式初级中学建设规模为48个教学班,最多可容纳学生2160人。
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在地震后脱胎换骨,环境、设施堪比城市里的高档宾馆。但陈钢说,学校维护成本相当高,每年的物管费达50万元,水电费一年也要花掉30万元。这部分资金由*府投入。
他的另一个压力在于硬件超前,学生素质及师资力量能不能跟上?他说,一公司捐赠世界先进的视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聚源的学生可以和四川名校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一起上课。但教学设备太先进,老师还需要经过一定培训才会使用。另外,目前在学校就读的基本上是都江堰土洋镇和聚源镇的农家子弟。要帮助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还需要下不少功夫。
链接
北川老县城15日起适度开放
公告称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已具雏形,相对较为安全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府昨日发布公告,经过近几个月的艰辛工作,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已具雏形,相对较为安全。从5月15日起,北川老县城将适度对外开放。
据了解,对外开放将采取电话预约和上预约的方式,遵循限时限量的原则,每天允许1000人进入,具体纪念、祭奠时间将在稍后公布。届时,社会公众将在擂鼓接待中心统一换乘北川纪念馆专用车辆进入遗址区。
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北川地震纪念馆及地震遗址保护项目可研报告》在今年5月取得了四川省发改委的批复。目前,纪念馆建设扎实推进;北川老县城周边6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完成山体清危、防护安装、导流堤建设、拦沙坝基础工程,占工程总量的50%,完成投资4100万元,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工程任务。
考虑到对外开放的管理和安全因素,指挥部不仅对震损建筑实施了支撑加固,同时还修建完善了防护围栏,增设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地震遗址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