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肥酒文化篇——流动的五千年
中国是酒的故乡,柴米油盐酱醋茶,酒在其上。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记载了中国文化独有的醇厚与浓香。而杨林肥酒这一抹翡翠般的绿,也成为中国美酒佳话的一
中国是酒的故乡,柴米油盐酱醋茶,酒在其上。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记载了中国文化独有的醇厚与浓香。而杨林肥酒这一抹翡翠般的绿,也成为中国美酒佳话的一朵奇葩。
从尊天敬地的神圣到友爱谦和的礼仪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作为古代人们尊天敬地的神圣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酒作为这一神圣祭祀活动中的必用品,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酒自诞生以来散发独特而神秘的香味就注定成为一种神圣。
五千年的文化,镌刻在甲骨竹简,长存留世的少之又少;五千年的文化,书写在锦帛宣纸,流芳百世的屈指可数,唯独酒,香飘五千年,历久弥新。它也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与人文、哲学、艺术、养生、时尚、情感、美学和文化传承诸多方面相融相依,不断前行。以至于祭祀天地、祖先,庆贺征战胜利、农业丰收,或者是君臣、亲朋宴客,抑或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酒都必不可少,它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成为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社会礼仪。
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处处有礼,就像酒在中国的繁荣一样,赤橙*绿青蓝紫,各色各样的酒满足着人们对美酒的一切幻想,而绿酒更成为一种奢望。
从好山好水出好酒到青山绿水出绿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山,棱角分明,苍凉雄浑,南方的山,树木成林,水润清秀;北方的人粗犷豪爽,南方的人精致细腻;北方的酒浓烈呛口,南方的酒醇香绵甜,回味隽永。
杨林,这个典型的南方山水之城,山川秀丽,东临烟波浩渺的嘉丽泽,南有苍翠巍峨的五龙山,四周香山环绕,南北天然地势差,以至流泉飞瀑随处可见。如此秀色可餐,没有美酒怎能畅怀。
杨林人没有这么不解风情,身在“滇东古镇,鱼米之乡”的杨林人深谙酿酒之道。都说好山好水出好酒,这一点都不错,然而中国地大物博,不乏各种好酒。杨林的酒要想胜出其他酒,光靠好山好水话只会是成为众多好酒中的一支。
“山是绿的,水是绿的,那酒应该也是绿的吧。”这一富有诗意的幻想,从杨林人的脑海中走了出来,从杨林人的双手中走了出来。这一“绿”就“绿”了百年,绿了一世界。
从几代人的情感寄托到几代人的智慧结晶
杨林肥酒,600多年前成方,福荫一地,130多年前成酒,香飘世界,是几代人情感的寄托,也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亲友聚会,礼尚往来……那一抹翠绿,沿着时光隧道,沉淀在云南人的记忆里。
小时候,它是一杯独特而又神秘的绿色液体,充满着未知与新奇;成年后,它是一杯健康绿酒,“肥”是营养健康,酒是自然情怀;年老后,它是一种依赖,一种情有独钟的习惯,习惯那永远充满生机的颜色,习惯那独特的口感。
清末民初,它是强身健体的良方;大集体年代,它是劳作后放松身心的期盼;而今天,杨林肥酒已经成为“百年品牌、养生绿酒”的代名词。
它是文化,是流动的健康之绿;它是情感,是几代人美好的心灵寄托;它是健康,是好酒与好药的完美结合;它是科技,是现代人对于生命的全新解读。这一支百年养生绿酒,在大健康产业的时代里,在“和”文化盛行的时代里,在中国理想中国梦实现的时代里,将焕发新香,“醉”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