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 [复制链接]

1#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内壁局限性隆起呈团块样的一种病理产物,也被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国内报道胆囊息肉在健康人群的发生率为1%~10%,男性稍多于女性。据年欧洲多学会联合指南显示,胆囊息肉的发病率约为0.3%~9.5%。约有5%的胆囊息肉认为是肿瘤性息肉,也就是具有癌变的倾向。

胆囊息肉归属中医学的“胆胀”之范畴。《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等有关。

西医认为胆囊息肉或许与如下因素相关:

1.胆固醇代谢不良:胆固醇异常可能导致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发生。

2.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炎性息肉。刺激可以使胆囊黏膜增生,突出而形成炎性息肉。有一种*色肉芽肿性炎症,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胆囊上皮增生和肌层肥厚的特殊结构(R-A窦)被浓缩的胆汁与黏液所堵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R-A窦内的胆汁和黏液进入临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同时胆汁又降解为不溶性的胆固醇和脂质,使组织细胞汇集增多,从而形成*色肉芽肿。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上腹部偶尔疼痛、恶心、呕吐等。

相关检查:医生大多建议患者接受超声检查。该检查无创、方便易行、廉价、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为首选检查,尤其对胆固醇沉积症、胆囊腺肌症等,都有独特的影像显示,是常规体检、随访的必备设备。

关于胆囊息肉的诊断,西医主要依据超声诊断:①胆囊壁上单个或多个乳头状或颗粒状的稍强或中等回声光团,少数有分叶;②多位于胆囊底、体部,身体转动时胆囊壁上的胆囊息肉不会大幅度活动,其远场没有声波衰减,一般也没有营星尾征;⑤和胆囊壁连在一起,不能分离,基底部可有宽窄的不同。

1.西医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胆固醇性息肉进行的饮食指导,如:

①少吃油性食物,包括动物油、食用植物油、干果、坚果等;加强锻炼,

②加脂肪组织的消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③减肥,减少组织的脂肪量等;

④如果有血脂过高的合并症,需要内科降血脂治疗。

2.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主要是针对胆固醇性息肉的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由于胆囊息肉几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故其检出主要靠超声检查,定期(3~6个月)、连续的随访至关重要。对以下情况均应行胆囊切除术以防癌变:

①胆囊息肉直径>1cm;

②息肉基底宽广;

③单发息肉;

④息肉合并结石;

⑤年龄>50岁;

⑥患者担心癌变的想法强烈,要求手术者。

中医通过辩证论治,中医主要分为四个证型:

①肝气郁结证:右胁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症状常随情志的变化而増减,善太息得暧气稍舒,心下痞满,暧气频作,纳食减少,脉弦。

②肝胆湿热证:右侧胁肋胀痛,胁痛牵及后背,曰苦厌油,纳呆腹胀,时有呕恶感或有*疸,舌红苔*腻,脉弦滑。

③疾湿内蕴证:右侧胁肋瘡闷不适,牵及胸背闷痛,倦怠乏力,纳呆腹胀,时晨起咯瘦呕恶,体胖,苔腻,脉滑。

④肝郁脾虚证:右侧胁肋隐痛不适,情绪急躁或抑郁,纳食减少,神情抑郁,神疲乏力,肢体困倦,少气懒言,脉缓弱,舌淡苔白。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分析胆囊息肉的形成,则是因为肝气郁结,身体的气机梳理不顺畅,进而导致的气息横逆冲犯脾脏,使得脾脏虚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气血津液亏虚,身体内浊邪不断进行聚集,进而形成痰浊难以排出生成瘀,息肉也就生成了,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在治疗上就应当结合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进行调节。一般会利用疏肝利胆、清热泻火以及健脾祛湿、化痰散结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上顾及到整体与局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和目的,具体的药方一般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的。

日常生活管理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饮食护理应当遵循低胆固醇饮食的原则。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因此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更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

①饮食建议

胆囊息肉患者宜多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吃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鸡肉等;

宜多吃干豆类及其制品;

尽可能少食油,不管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干果、坚果等油性大的食物,都应该少吃;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玉米等。

②饮食禁忌

胆囊息肉患者应少吃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蒜等;

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戒酒,且禁饮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日常病情监测

如果体检超声检查提示胆囊息肉,且为胆固醇沉积症这类型的,可以每隔1年随访1次;息肉直径>10mm时,还是需要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是否良恶性。

如果是其他类型的胆囊息肉,都需要每隔3~6个月行超声检查,假如有近期息肉增长过快,或出现了右上腹胀痛、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等临床表现时,需要及时行胆囊切除术,目的还是判断息肉的良恶性问题。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