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上颌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放射治疗学丨21 [复制链接]

1#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很高的增殖性疾病的总称,可以将其分成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还有NK/T细胞淋巴瘤,今天我们主要了解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也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淋巴瘤,可根据原发部位、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改变分为多种亚型。DLBCL是潜在可治愈的侵袭性淋巴瘤,经放化疗后长期生存率约60%。

1.病理和遗传特征

对于占DLBCL大多数的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NOS),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可将其分为有着明显·不同基因改变和分子信号通路的两类,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centerB-celllike,GCB)DLBCL和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B-cell-like,ABC)DLBCL。在接受蒽环类方案化疗后,GCB有明显更好的预后。

2.免疫表型和基因异常

DLBCL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和CD79a阳性,Slg和Clg+/-。CD20表达不仅用于诊断,而且是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靶点。DLBCL常CD45+和PAX5+,CD10、BCL6、IRF4、LMO2、GCET1和FOXP1表达或不表达,50%的激活B细胞样(ABC)或t(14;18)DLBCL病人有Bcl-2表达。

3.诊断3.1临床表现DLBCL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器官,局部会形成占位效应,出现肿块和压迫梗阻,但较少出现破溃和明显疼痛。同时肿瘤会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水平升高,引起全身症状,如无原因的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临床症状包括局部占位和全身症状两方面,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症状。结内DLBCL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结外原发DLBCL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原发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预后明显较结内DLBCL差,而皮肤DLBCL预后较好。3.2检验检查治疗前需完善颈、胸、腹部及盆腔增强CT,或结合MRI、内镜,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在治疗前可行PET/CT检查。治疗前需有血常规、血生化(LDH水平)、β2微球蛋白、白蛋白水平、病*学检测(HBV,HCV,HIV)等检查,若HBV抗原阳性,建议行DNA拷贝数监测。若合并乙肝,需要抗病*治疗以免出现爆发性肝炎治疗前心脏相关检查是必查项目,如心电图,必要时需要心脏超声检查。若有心功能问题需要降低蒽环类药物剂量为明确是否存在骨髓受侵,需行骨髓穿刺活检,通常活检标本要长于1.5cm。病理诊断依赖于淋巴结切除或活检。4.治疗4.1治疗原则

局限期病变(I~II期),R-CHOP方案免疫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线治疗方案;

非大肿块早期病变通常采用3周期R-CHOP联合受累野放疗,对于其中IPI0分的I期病变,不合并使用利妥昔单抗也可以取得出色长期疗效。

晚期病变(III~VI期)以R-CHOP方案免疫化疗为主,对于大肿块或残存病变应辅以放疗;

晚期高危病变以6周期CHOP方案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为主,对于大肿块或残存病变应辅以放疗。

对于复发、难治的病例,以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合放疗为主。

4.2放疗

放疗靶区

年国际淋巴瘤放疗协作组提出了结内原发NHL受累部位放疗(involved-siteRT,ISRT)的建议,即经充分的化疗后,放疗靶区可仅包括化疗前阳性淋巴结范围。

放疗剂量

化疗前大肿块(≥7.5cm)或结外器官受侵、化疗后未达CR是放疗适应证。

化疗CR后推荐放疗剂量为30~36Gy,化疗PR或SD后剂量为30~40Gy,而在化疗后进展行挽救放疗时应给予更高剂量40~50Gy。

5.预后

国际预后指数(IPI)是DLBCL重要预后指标

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T淋巴细胞分类和病理T淋巴细胞包括前体(胸腺或淋巴母细胞)或外周(成熟或胸腺后)淋巴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在我国常见,占全部NHL的20%~30%。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又以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从发病部位来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但也可以发生于其他结外器官。WHO分类将原发于鼻腔的病例定义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其他结外部位原发、具有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瘤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鼻腔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包括韦氏环、皮肤、胃肠道、睾丸、肾和上呼吸道。2.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和免疫表型

病理形态特征性表现为血管中心性病变,肿瘤细胞侵犯小血管壁或血管周围组织,导致组织缺血和广泛坏死,血管坏死性病变约60%~80%。病理特征为血管中心性病变,和EB病*感染有关,EB病*阳性,分子病理表现为EBER+。

免疫表型:

典型的免疫组化表型为CD2+CD56+,表面CD3-(CD3s),胞浆CD3+(CD3e),至少有一项细胞*性相关蛋白(颗粒酶B、TIA-1和穿孔素)阳性,其他T细胞和NK细胞相关抗原常为阴性,如CD4、CD5、CD8、TCRβ、TCRγ、CD16和CD57,所有病例都不表达B细胞抗原如CD19,CD20,CD22等。

3.诊断3.1临床表现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表现为青年男性多见、LDH增高常见、肿瘤对放疗敏感,对化疗抗拒。B组症状常见,一般状态较好,早期占大多数,III-V期少见,国际预后指数多为0-1分。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上呼吸消化道,主要为鼻腔,次为鼻咽和扁桃体等部位。鼻腔肿块引起的鼻塞、鼻腔分泌物和鼻出血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局部病变广泛受侵时,出现眼球突出、面部肿胀、硬腭穿孔、脑神经麻痹、恶臭和发热等症状和体征。

初诊时,70%~90%的患者为Ⅰ~Ⅱ期,10%~30%为Ⅲ~Ⅳ期。病程为侵袭性,疾病可迅速扩散到结外部位,主要为皮肤、胃肠道和睾丸等,但很少累及淋巴结,晚期病变常出现肝脏、脾脏肿大。

3.2检验检查

局部检查

主要包括头颈部MRI和(或)CT检查、纤维鼻咽喉镜检查;颈部行超声检查,以明确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以及血流情况,辅助判断淋巴结的性质

全身检查

建议行胸、腹、盆腔CT检查,明确内脏情况。建议常规做PET-CT检查,以排除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检出的远处结外病变行骨髓活检或(和)骨髓穿刺,在治疗前检查时骨髓活检准确性优于骨髓穿刺。除了上述检查外,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全血计数、肝肾功能、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EBVDNA定量,以及心电图检查等。

3.3分期

淋巴瘤分期,适用于HL和NHL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限IE期和广泛IE期

局限IE期指肿瘤局限于鼻腔,未侵及周围邻近器官;广泛IE期指肿瘤超出原发结外部位直接侵犯周围器官。

4.治疗4.1治疗原则

放射治疗是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IE~IIE期选择放疗±化疗的治疗原则;III-IV期病例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4.2放射治疗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扩大受累野照射,常规不行颈淋巴结预防照射。

若采用常规照射技术,射野选择为鼻前品字形野±两侧野的设计,放疗剂量50~56Gy/25~28

若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靶区定义:GTV:双侧鼻腔原发肿瘤;CTV:GTV、硬腭、双侧鼻腔、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PTV:CTV外放0.3cm;

处方剂量:95%PTV50~56Gy/25-28f

原发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可分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原发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后者主要原发于韦氏环,其容易出现区域淋巴结受累。

4.2化疗

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是NKTCL最有效的全身化疗方案。建议推荐应用高效低*的化疗方案(特别是早期NKTCL的化疗方案)如P-GemOx等方案:

参考:《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等著

编辑:*育珊

校审:吕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